(三)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商品生产基地
80年代以来,针对人均耕地资源较少,生态失衡等问题,结合国家安排的粮食发展基金和基地建设项目,把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结合起来,组装配套,推广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实行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的道路,即20万公顷冬水田的综合开发、13.3万公顷坡瘠地的综合改造和“菜篮子”建设三大工程。
到1990年,全市通过“三大工程”,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❶巴县、綦江建成粮食生产基地;
❷建成淡季蔬菜基地800公顷、良种菜基地600公顷、二线菜基地833公顷;
❸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已有7个区县建成;
❹建成万只简易蛋鸡场21个,加上原有机械化养鸡场和肉种鸡场,每天可向市场提供鲜蛋1.25万公斤,每年可提供肉鸡240万只;
❺奶牛生产基地已有奶牛18 400头,基本满足了城区人民吃奶需要;
❻新建和改造商品鱼池1700公顷,发展网箱养鱼和流水养鱼4.67公顷,加上稻田养鱼和塘库养鱼,大大增加了市场供应量;
❼建成江北、铜梁万亩优质柑桔基地,巴县寨山坪万亩蜜桔基地,潼南黄桃基地,长寿沙田柚、夏橙基地,合川、永川、璧山以及近郊伏淡季水果基地,长江中上游水果开发项目已动工建园867公顷;
❽荣昌、北碚建成红碎茶、花茶基地,南桐、永川、巴县建成绿茶基地,形成了大批量生产;
❾蚕桑生产以合川、潼南、铜梁、璧山、大足等区县为主,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丝绸一条龙生产体系;
❿烟叶、中药材等商品生产基地已在綦江、南桐、江津、荣昌、大足等区县建成。“七五”期间,柑桔获部优称号5个、省优5个、市优15个;伏淡季水果评出市优质梨10个、优质桃6个、优质葡萄6个;茶叶获部名优3个、省名优14个、市名优27个。
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优质商品生产基地,为出口创汇提供了丰富的货源。自重庆市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以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一直保持占整个出口创汇额的40%以上。1990年,全市出口创汇总额3.7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创汇额为1.5亿美元,占40.8%。有13个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创汇达100万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