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实施结果和效益
根据《天津市津南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发展规划》和津南区人民政府与全国百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签订的合同,经过5年的共同努力,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
1.实施结果。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思想体系,体现了加大政府行为力度和综合协调的工作方法;
❷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新格局,计划外完成了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节油、低压电网线路改造等建设项目;
❸体现了城郊型农村能源建设的特点,反映出地方特色;
❹乡镇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开始由被动节能向主动节能转化;
❺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和推广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❻全区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较大完善,为巩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成果增添了后劲。
2.实施效益。津南区在5年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中,国家下拨项目款190.74万元,国家贷款1 058.46万元,集体自筹4210.31万元,个人自筹5459.31万元,累计投资10 918.82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能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效益。在新能源开发上,5年累计开发12.32万吨标准煤,人均327千克标准煤。农民生活用能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有效能从1990年的每人每天0.285千克标准煤增加到1995年的0.398千克标准煤,提高了40%。在常规能源节约上,5年累计节约6.78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电0.24万吨,节煤6.48万吨,节油0.06万吨。乡镇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从1990年的1.93吨标准煤下降到1995年的1.38吨标准煤,下降了28%。
(2)经济效益。按累计开发节约的能源量计算,总经济效益达到6802.64万元,因大部分建设项目是1993—1994年完成,而建设项目的寿命一般为8~10年,所以在今后的9年中,这些建设项目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其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会逐年递增。
(3)生态效益。5年来全区共植树238.59万株,完成计划的149%。1995年林木覆盖率已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到10%。由于能源的开发和节约措施得力,累计减少烟尘排放量1 78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余吨,有效地净化了环境。根据区环保局1995年监测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指标。
(4)社会效益。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优质能源和节能产品、设施的使用,充分体现出高效、快捷、卫生、方便等优点,使农村群众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和文化娱乐。同时消费趋势和节能意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住宅希望建太阳房,取暖希望有暖气炉,做饭希望用液化气,洗澡希望使太阳能热水器,已蔚然成风,农村的环境卫生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