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地方病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地方病防治

(三) 地方病防治

甘肃是多种地方病的重发病区,地方病病种多、分布广,危害比较严重。中国北方流行的鼠疫、布鲁氏菌病、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6种地方病,在甘肃省境内都有疫源或病源。直接受地方病威胁的人口达1 1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0%。在全省86个县市中,有73个县市存在有三种以上地方病。在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卫生状况极端恶劣,民国时期,仅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在个别病区进行过小范围的调查和零星防治,但不过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在重病区流行着这样悲惨的民谣:“一代发、二代瓜(傻)、三代连根拔(绝代)”。特别是陇东革命老区、甘南、河西少数民族地区、中部干旱贫困地区和陇南山区丘陵地带,病种多、患病率高,严重地影响着病区群众的健康和少年儿童的发育,许多病区群众因穷致病,因病更穷,贫病交加,地方病是甘肃人民群众健康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大障碍。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甘肃地方病防治工作新的里程碑。50年代初,成立了省黑热病防治队、省地方病防治工作队、省自然疫源调查队。1956年省卫生厅建立地方病防治组,1958年成立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以这些机构为主力,甘肃省防疫大队、甘肃省卫生工作队、甘肃省民族医疗预防队、甘肃省慢性病防治所、各级卫生防疫站以及兰州医学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配合,共同承担地方病防治任务。对黑热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山病、鼠疫等进行调查和防治工作。到1959年全省建立黑热病县防治站39所,区防治站95个,委托防治分站60个,防治小组10个,先后培训防治人员874人,开展了550万人次的调查,免费治疗黑热病16 646例,治愈率达85%,发病人数由1952年的5 000多人,下降至1959年的670人,基本上控制了黑热病的发病。整个50年代,对各种地方病主要开展了自然疫源、发病区域和发病史的调查工作,逐渐掌握历史流行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1959年,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甘肃省委地方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组织领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60年代,甘肃省二○一所正式成立, 开展全省鼠疫流行史和自然疫源地的系统调查,相继在天祝、民乐、会宁和夏河县成立鼠疫防治专业站,举办鼠防专业学习班,培训基层防治人员。在疫区初步开展了灭鼠、灭獭、拔除疫源地工作,不少疫区鼠、獭密度大大降低。
“文化大革命”期间, 地方病专业机构在贯彻“6·26”指示中, 执行50%的城市卫生人员下放到农村的政策。将地方病防治专业机构撤销下放,地方病防治工作由各类“6·26”医疗队去开展。1970年中共中央发布〔1970〕2号和49号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 甘肃省又恢复中共甘肃省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组建甘肃省地方病防治所,加强了各项地方病防治措施。1980年将在“文革”中迁居永登县马厂沟的甘肃省二○一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所合并,迁回兰州市,成为现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庆阳、平凉、天水等地、市及一些县相继组建地方病防治所,地、县防疫站也成立了地方病科(组)。在有鼠疫疫源的地区和一些鼠疫疫源地县成立了鼠疫专业科(组)、站。地方病防治专业力量逐步扩大加强。70年代,全省开展灭鼠(獭)拔源的面积占已查出疫源总面积的71%, 26万4 000多公顷的面积已达到基本拔除疫源的要求; 69个县(市、旗)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的畜间免疫, 16个县(市) 基本控制了人间新发病;27.6%的甲状腺肿病区人口吃上了碘盐,7个县(区)基本控制了新发病; 大骨节病区和氟中毒的防病改水工作已列入水利建设项目,并取得了试点经验;克山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进一步下降。1973—1979年, 累计治疗各类地方病60多万人, 其中25万多名病人基本治愈或症状显著减轻,使不少人走上生产第一线,不少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了更大发展。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曾多次专题研究地方病防治工作,1984年省委常委会确定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地方病防治要与治穷致富,改变甘肃省落后面貌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从预防上着手,从消除病源上着眼,从科研上突破,采取综合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协作配合,讲求防治成效。省政府地方病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二三次会议研究方针、政策,检查各项规划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计委、经委、科委、财政、卫生、商业、供销、农牧、水利、地质、民政、林业以及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办公室、“两西”建设指挥部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都把防治地方病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主动承担分管的防治任务,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配合。省卫生厅、省计委、省财政厅、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办公室等部门及时安排经费, 解决交通工具和药械; 省商业厅主动抓好全省食盐销售单位加工供应碘盐工作; 省畜牧厅抽调十多名专业人员完成畜间布病监测、病畜淘汰处理和防治效果考核验收工作;省水利厅派技术人员到改水工程现场,指导改水工程;省地质矿产局协助进行水资源水质勘探, 及时提供水文地质资料,提高防病改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省林业厅牵头研究解决疫区群众安全捕猎旱獭的有关问题。省、地、县、乡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上下一齐动手,使食盐加碘工作、防病改水、人畜布病检疫、免疫、病畜淘汰、旱獭安全生产利用、推广碘盐等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很好的贯彻落实。各级地方病防治领导机构和专业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到1992年,全省地、县均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省有16个县级以上防治专业机构,有10个地、市、自治州卫生防疫站内设有地方病科, 有防治专业人员700余人。
应当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1984年全省地方性甲状腺肿已达到基本控制指标,1990年达到控制指标,成为全国第十个控制省份;1985年全省布鲁氏菌病达到控制指标,成为全国第二个达标省;1986年全省完成了中等以上氟病区的改水任务。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病逐年下降,发病趋于稳定,许多病区已基本无新发病人。全省地方病患者由60年代初的120万人, 下降为80万人,一些昔日闻名的“傻子村”、“拐子庄”已开始走上健康富裕之路。

☚ (二) 预防保健   (四) 中医与民族医药 ☛
000199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