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位与作用
福建广大农村已涌现出象龙岩市小地养鸭协会、长汀县三洲蚕桑协会、上杭县溪口柑桔协会等各具特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协会。从这些协会中可以看出它们在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农民的拥护。
(1)农协会是现阶段农村科学技术通向千家万户的桥梁。农协会是一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具有“源于农民、服务群众、点多面广”的特点。由于采取技术与经济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民结合和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从而形成了新的动力机制和较为完善的技术传播渠道,使之成为专业技术流向千家万户和生产环节的重要途径。尤其在适用科技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普及和迅速转化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有利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科技推广体制,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科技推广断层的问题。
(2)农协会成为农民走向市场,连接农民科技致富的纽带。协会不仅注重为会员提供技术,还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兴办经济实体,实现了农工商、产供销的结合,有利于农民走向市场,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协会许多成员是懂技术、善管理的生产能手,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政策、靠科技率先致富的。他们在技术上扶贫帮困,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农协会成为开发农村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大学校。各种协会的建立,为农民技术骨干创造了互教互学、交流提高的机会。在协会内,经常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会员根据相关专业参加农函大学习,提高了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农村形成一支宏大的永久牌的科技队伍,成为当地的生产技术骨干。
(4)农协会是实行农科教结合,实施科技兴农、振兴农村经济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全省各种协会通过把专业生产由个体转变为群体,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协会在实施农科教结合中,证明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是社会办农科教的重要途径,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