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土壤类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土壤类型

(三) 土壤类型

由于受地形特征、地质构造及成土母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的土壤类型多样,水平分布上的纬度地带性明显,从东南向西北,由亚热带的黄棕壤,经暖温带的棕壤、褐土,再经温带的黑垆土、栗钙土、灰钙土和棕钙土,过渡到温带漠境的灰漠土、灰棕漠上和棕漠土。在垂直分布上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要求,甘肃省土壤普查结果,全省土壤共分为37个土类,99个亚类, 17个土属。土壤类型构成见表1-1-3。
(1)黄棕壤。分布在白龙江下游海拔1 500米以下

表1-1-3 甘肃省土壤类型构成


土 类面 积亚 类
土 类面 积亚 类
千公顷占全省土
壤面积(%)
千公顷占全省土
壤面积(%)
1黄棕壤139.80.31黄棕壤 黄棕壤性土20石质土638.11. 41石质土
2棕壤920.32.03棕壤 棕壤性土21粗骨土927. 32. 05钙质粗骨土 中性粗骨
3暗棕壤479.31.06暗棕壤 草甸暗棕壤暗
棕壤性土
22草甸土586. 91. 30草甸土 石灰性草甸土
潜育草甸土 盐化草甸
4褐土2 037. 34. 50褐土 石灰性褐土淋
溶褐土 潮褐土 褐土性
23山 地
草甸土
158. 20. 35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原
草甸土
5灰褐土1 689. 93.73灰褐土 淋溶灰褐土
石灰性灰褐土
24林 灌
草甸土
133. 30.29林灌草甸土 盐化林灌
草甸土
25潮土134. 90. 30潮土 脱潮土 湿潮土
盐化潮土
6黑土330.20.73黑土 草甸黑土
7黑钙土409.50. 90黑钙土 石灰性黑钙土
淡黑钙土 草甸黑钙土
26沼泽土201.70.45沼泽土 腐泥沼泽土泥
炭沼泽土 草甸沼泽土
盐化沼泽土
8栗钙土1 486. 33.28暗栗钙土 栗钙土淡
栗钙土 草甸栗钙土盐化
栗钙土
27泥炭土71.80. 16低位泥炭土 中位泥炭
土 高位泥炭土
28盐土1 023.82.26草甸盐土 典型盐土沼
泽盐土 碱化盐土 残余
盐土
9黑垆土1 864. 54. 12黑垆土 粘化黑垆土黑
麻土
29水稻土5. 30. 01潴育水稻土 淹育水稻
土 渗育水稻土 潜育水
稻土
10棕钙土4280. 95棕钙土 盐化棕钙土
11灰钙土2 915. 36. 44灰钙土 淡灰钙土草
甸灰钙土 盐化灰钙土
30灌淤土2110. 47灌淤土 潮灌淤土 盐
化灌淤土
31灌漠土692. 51. 53暗灌漠土 灰灌漠土潮
灌漠土 盐化灌漠土
12灰漠土303. 30. 67灰漠土 盐化灰漠土灌
溉灰漠土
32高 山
草甸土
1 420.23. 14高山草甸土 高山灌丛
草甸土
13灰棕漠土9 59021. 18灰棕漠土 石膏灰棕漠
土 灌溉灰棕漠土
33亚高山
草甸土
2 066. 94. 57亚高山草甸土 亚高山
草原草甸土 亚高山灌丛
草甸土
14棕漠土1 751. 33. 87棕漠土 盐化棕漠土石
膏棕漠土 石膏盐盘棕漠
土 灌溉棕漠土
34高 山
草原土
1 073. 22. 37高山草原土
15黄绵土3 678. 98.13黄绵土35亚高山
草原土
1 491.73. 29亚高山草原土
16红粘土608.51. 34红粘土
36高 山
漠 土
1 148. 12.54高山漠土
17新积土670. 15新积土
18龟裂土59.80. 13龟裂土37高 山
寒漠土
1 240. 52. 74高山寒漠土
19风沙土3 287.47.26荒漠风沙土

注:该表及以下土壤类型资料均来源于《甘肃国土资源》。

的河谷山地,属北亚热带的湿润和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是甘肃重要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及果类生产基地。
黄棕壤的成土过程是在淋溶、粘化和富铝化作用下形成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3.2%—5.6%,自然肥力较高,土壤pH值5.6—6.6,呈微酸性反映,剖面下部有铁锰结核,是亚热带黄棕壤和褐土之间的过渡性土壤,包括黄棕壤和黄棕壤性土两个亚类,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0.56%和19.44%。
(2)棕壤。广泛分布于陇南山地,海拔500—2 000米,属暖温带湿润气候,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是陇南山地的林业基地。
棕壤是在淋溶作用和粘化作用下形成的。剖面分化明显,表面有枯枝落叶层,粘粒沉淀明显,并有铁锰胶膜,pH值5.6—7.0,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主要包括棕壤和棕壤性土两个亚类,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6.41%和13.59%。
(3)暗棕壤。分布于陇南山地海拔2 000—2 300米,温带半湿润气候,针阔叶混交林植被,适宜发展林业用地。
主要性状特征表现为剖面发育明显,淀积层粘重,pH值5.0—6.0,呈微酸性,其亚类包括暗棕壤、草甸暗棕壤性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5.43%、6.33%和8.24%。
(4)褐土。分布于陇南山地的浅山丘陵地带,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灌木草原为主,主要用于旱作农业土壤及林业用地。
褐土是淋溶与淀积、粘化作用下形成的,剖面形态由腐殖层粘化层、钙积层组成,剖面有弱粘化现象,表层有机质含量1%—3%,pH值7.0—7.5,呈微碱性,碳酸钙含量1%—3%,包括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等几个亚类,分别占土类面积的19.20%、26.63%、35.80%、0.09%、18.28%。
(5)灰褐土。灰褐土是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及山地灌丛林下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六盘山、子午岭等山地垂直带中,天然植被以林杉为主,是甘肃中部和河西走廊重要的林业基地。
灰褐土是在中生或碱性森林灌丛环境下由腐殖积累、弱粘化、石灰淋溶与淀积过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剖面分化明显,地表枯枝落叶层厚2—5厘米,以下依次为4—5厘米厚的粗有机质层,30—50厘米厚的暗灰色粒块状结构的腐殖质层和棕褐色、棱块状结构的粘化层,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一般无石灰反应,偏碱性。其亚类有:灰褐土、淋溶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09%、42.30%和49.61%。
(6)黑土。分布于祁连山和秦岭山地垂直带中,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林草原,主要为牧业用地。
主要特征表现为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6.5—7.5。包括黑土和草甸黑土两个亚类,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6.42%和13.58%。
(7)黑钙土。主要分布于冷龙岭和青海南山北侧海拔2 200—3 000米的山地,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草甸草原植被。
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大于8%,具有深厚的腐殖层和淡灰棕色淀积层,钙积层碳酸钙含量15%以上,pH值6.5—8.4,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其亚类有:黑钙土、淡黑钙土、石灰性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37.16%、52.63%、5.57%和4.54%。黑钙土的利用,必须通过调整农林牧布局,才能有效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
(8)栗钙土。栗钙土是祁连山系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主要土类之一,呈带状分布在海拔2 200—3 000米高度上,处在甘肃省高寒半干旱山地气候条件下,干草原植被,大部分为冬春牧场。
栗钙土是以黄土状沉积物为成土母质,在腐殖积累和钙积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机械组成以细砂和粉沙为主,质地较粗。剖面发育完整,有机质层厚30—40厘米,有机质含量1.5%—2.5%以下为石灰钙积层,块状结构,pH值8.4—8.6,呈碱性反应。主要亚类有:暗栗钙土、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和盐化栗钙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19.11%、36.90%、43.60%、0.27%和0.12%。
(9)黑垆土。主要分布于陇东黄土塬面及中部二阴地区,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旱作土壤,耕作历史悠长,熟化程度高。
黑垆土的形成受到腐殖质的积累作用、淋溶与淀积作用以及粘化作用的综合影响,土层深厚疏松,一般50—100厘米,富含钙质,有机质含量1.0%左右,pH值8.0—8.5,呈碱性,黑垆土腐殖质层厚,结构良好,质地适中,矿物养分含量高,是主要的农业基地,其亚类有:黑垆土、粘化黑垆土、黑麻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22.9%、5.60%、71.50%。
(10)棕钙土。棕钙土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的垂直带及景泰县以北,荒漠草原植被,这一地带以灌溉农业为主。
棕钙土以坡积残积物、冲积洪积物和风积物为成土母质,形成于温带荒漠草原环境,成土过程表现为弱腐殖化过程和强石灰聚积过程以及漠境上壤的积盐过程和石膏化过程。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呈粉末状或碎块状,机械组成较粗,20厘米以下有大量石膏聚积。棕钙土分为两个亚类:棕钙土亚类面积占土类的98.6%,盐化棕钙土亚类只占1.4%。
(11)灰钙土。灰钙土是河西走廊东部荒漠带与黄土高原带之间的过渡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东端和华家岭以西,植被为荒漠草原,以发展灌溉农业为主,灰钙土以风积黄土和黄土状沉积物为成土母质,在弱腐殖化和强钙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表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下,钙积层不明显,有少量石灰结核和石膏结晶,通体强石灰反应。其亚类有:灰钙土、淡灰钙土、以及草甸灰钙土和盐化灰钙土, 分别占土类面积的51.28%、42.71%、4.01%和2.54%。
(12) 灰漠土。分布于河西走廊边缘地带,为荒漠植被。成土母质为黄土状沉积物、坡积残积物、洪积物,有积质含量低,石灰、石膏含量较高。土质较细,积极发展灌溉,则农业利用价值大。同时要注重造林防风固沙和防止次生盐渍化。
灰漠土分为灰漠土、盐化灰漠土、灌溉灰漠土三个亚类, 分别占土类总面积的69.95%、18.76%和11.29%。
(13) 灰棕漠土。分布于河西漠境地带,温带荒漠气候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主要用于牧场。灰棕漠土母质为粗骨性冲积洪积物,地表有黑色砾幕,土体内有大量石膏和盐份聚积,有机质含量低。其亚类有:灰棕漠土、石膏灰棕漠土、灌溉灰棕漠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68.73%、30.86%和0.41%。
(14) 棕漠土。棕漠土是暖温带漠境条件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安敦盆地漠积扇的中上部砾质戈壁上,植被为旱生和超旱生荒漠,大部分用作牧场。
棕漠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始成土过程的主要特点,地表覆盖成片的黑色砾幕,全剖面由砾石和碎石组成,剖面分化明显,碳酸钙表聚明显,下部有盐盘层出现。其亚类有:棕漠土、石膏灰漠土以及盐化棕漠土、石膏盐盘棕漠土、灌溉棕漠土等。分别占土类面积的56.69%、21.14%、6.36%、15.67%、0.14%。
(15) 黄绵土。主要分布在陇东黄土塬边和低山丘陵地区, 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
黄绵土在大面积侵蚀和局部堆积的黄土母质上经人为耕种、施肥、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熟化过程共同作用下发育起来的, 剖面有耕作层和母质层, 属A—C型,耕作层质地疏松,耕性好,有机质含量低,易受流水侵蚀; 母质层稍粘,碳酸钙含量略高。
黄绵土必须经过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将贫瘠的黄绵土改造成熟化程度高的黄绵土, 提高土地生产力。
(16) 红粘土。红粘土在全省均有零星分布,其母质为第三系红土,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石灰反应强,pH值8.0—9.0。对红粘土必须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17) 新积土。分布于冲积扇上部和河滩地,其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剖面无发育层次,包括新积土和耕种新积土两个土属。
(18) 龟裂土。分布于河西沙丘间或古老冲积平原的封闭洼地,无植物或有少量小灌木生长。其性态特征表现在地表龟裂,盐份含量高,因此,必须加以改造后才能利用。
(19) 风沙土。主要分布于省内沙漠及其边缘地带,是风沙地区沙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沙土层厚,植被稀疏。风沙土发育过程极不稳定,机械颗粒粗,水分条件差,剖面发育层次不明显,土壤发育程度弱,有机质含量低。包括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耕种风沙土等几个土属。
风沙土的利用必须以防风固沙为主, 一般不宜开垦; 植物种类多、覆盖度大的, 可作四季牧场利用。
(20) 石质上。石质土分布于陇南、甘南及河西祁连山、北山石质山地。石质土剖面属A—R型,植被稀疏,易形成泥石流。因此,应以水土保持为主,改良生态环境。
(21) 粗骨土。分布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其性态特征表现为土少石多,表土下为松散碎屑物,植被稀疏,利用价值低。应以水土保持、改良土壤为主。亚类包括钙质粗骨土、中性粗骨土, 分别占土类面积的96.72%和3.28%。
(22) 草甸土。草甸土是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作用下发育的半水成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平原地带,植被以喜湿性草甸草原为主,地下水位较高, 多为牧场。草甸土的成土母质为近期的河流沉积物,在腐殖质积累过程和潴育化过程作用下形成, 剖面下部有明显的铁锰斑纹或潜育化特征,表层有腐殖质层,厚8—15厘米,有机质含量2%—5%。其亚类有: 草甸土、石灰性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15.08%、57.07%、23.80%、4.05%。
(23) 山地草甸土。分布于西秦岭及陇南山地,海拔2 000—3 000米,植被为草甸或灌丛,多作为牧业用地。
山地草甸土因受融冻作用,地表呈现鳞片状脱落,具松软草皮层,有机质含量较高,碳酸盐多被淋溶,土体无石灰反应,心土层有锈色斑纹,偶有轻度潜育化。主要亚类有:山地草甸土、山地草原甸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54.06%和45.94%。
(24) 林灌草甸土。主要分布于河西荒漠地区的河床两岸和扇缘地带, 植被为草甸灌丛。
林灌草甸土的性态特征表现为心土和底土有锈色斑纹,常有盐化和沙化现象,分为两个亚类,其中林灌草甸土占94.36%,盐化林灌草甸土占5.64%。
(25) 潮土。潮土是草甸土经人为耕作、改土、施肥发育起来的一种耕种土壤。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低平地及东部河谷川坝地区,地下水位1—3米,由草原植被组成。
潮土的母质为较新的河流沉积物,土体受地下水的侵润作用,形成过程包括草甸过程和土壤熟化过程。剖面包括腐殖质层和底土层的锈色斑纹层,属氧化还原层,有潴育和潜育特征。其亚类有:潮土、脱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等, 分别占土类面积的49.88%、23.30%、2.39%和24.43%。
(26)沼泽土。分布于各地积水洼地,是长期受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润的土壤,植被以水生沼泽植物为主,生长茂盛,多为牧场。
沼泽土的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受积水条件的影响,在泥炭化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剖面由泥炭层和潜育层构成,土体构型为A—G型,土壤潜育特征明显,主要亚类有:腐泥沼泽土、泥炭沼泽土以及沼泽土和盐化沼泽土等,分别占土类面积的10.3%、91.19%、67.43%和5.39%。
(27)泥炭土。分布于甘南高原古老洼地或山区的局部低平地,植被为喜湿植物。泥炭土是地面常年积水、土体处于闭气状态的条件下,有机质得不到分解,以粗有机质和泥炭状积累,层厚大于50厘米,有机质含量20%以上,以下为蓝灰色的潜育层。其亚类包括低位泥炭土、中位泥炭土、高位泥炭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92.92%、5.41%、1.67%。
(28)盐土。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地下水位高且矿化度大的地带,仅生长盐生或耐盐植物。盐土对植物生长危害严重,必须加以改良才能利用。
盐土的形成过程是各种易溶盐在土壤表层聚积的过程,其性态特征表现为一米土体内,盐份总量大于2.0%,包括盐结皮、盐土层和具盐分呈白色斑聚积的底土层,其亚类有:典型盐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残余盐土等,分别占土类面积的43.89%、28.24%、0.85%、1.23%和25.79%。
(29)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陇南河谷川坝地区,面积虽少,但却是甘肃重要的水稻产区。它受干湿交替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作用强烈,心土底和底土层,潜育和潴育化特征明显。亚类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潜育水稻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21.15%、11.32%、31.19%、36.34%。
(30)灌淤土。灌淤土分布于黄河流域引黄灌区,是甘肃高产稳产的农业土壤。其性态特征表现为灌淤熟化层厚,土壤肥力高。包括3个亚类,灌淤土、潮灌淤土和盐化灌淤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9.97%、9.13%和0.9%。
(31)灌漠土。分布于河西古老灌区,是在漠土基础上经灌溉形成的高产熟化土壤。灌漠土是长期灌溉耕种形成的土壤,剖面分为耕作熟化层和犁底层,熟化层深厚,耕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灌漠土分为4个亚类:灰灌漠土、暗灌漠土、潮灌漠土和盐化灌漠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86.87%、7.88%、1.79%和3.56%。
(32)高山草甸土。分布于祁连山和甘南高原海拔3 500—4 300米的垂直带内,气候寒冷阴湿,植被为高山草甸与灌丛混生,多用为夏季牧场。
高山草甸受生草过程作用,表层有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有机质含量15%—20%。包括两个亚类: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74.48%和25.52%。
(33)亚高山草甸土。分布于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山地及祁连山地亚高山带,海拔2 800—3 600米,多作为牧业用地。
亚高山草甸土植被生长密集,构成6—10厘米的草皮层,20厘米以下为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8%—15%。它包括3个亚类: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分别占土类面积的59.73%、66.9%和33.58%。
(34)高山草原土。分布于祁连山西段,海拔4 000—4 300米,气候干冷,植被以针茅为主。
高山草原土受干旱大陆性气候影响,地表多砂质风积物,土体组成以砂砾质为主,有机质含量0.8%—1.4%,碳酸钙含量10%—15%。pH值7.5—9.0,偏碱性。其草被条件差,载畜量低,只在夏季短暂放牧。应采取草场管理措施,提高草场质量,促进牧业发展。
(35)亚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于酒泉地区,白银市也有零星分布,一般在海拔3 000—4 000米的山地。
亚高山草原土的性态特征与高山草原土相似,只是由于气温相对有所升高,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水分条件差,砂性仍比较严重,地表多砂砾,局部地段有风积沙,碳酸钙含量10%—35%。用作牧业用地,应加强草场管理,提高载畜量。
(36)高山漠土。分布于祁连山西段,海拔4 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其植被稀少,成土作用弱。性态特征表现为土层薄,有机质含量小于0.5%,pH值8.0—8.5,利用不多。
(37)高山寒漠土。分布于祁连山、太子山、大力加山、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雪线以下,海拔4 200—4 600米的垂直带中。
高山寒漠土的原始成土过程占主导作用,植被生长稀疏,土层稀薄,有机质含量极低,多碎石。高山寒漠土因土壤贫瘠、气候严寒,因而未开发作用。
☚ (二) 土地类型   (四) 土地利用现状 ☛
000188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