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古代农业名特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古代农业名特产

(三)古代农业名特产

(1) 海东青。又名 “海青”、“俊鹘”, 俗称 “秃虎”(达斡尔语, 意为青色雄鹰), 猎鹰中一种。产于乌苏里江、黑龙江中下游至大海之滨, 因自东海飞来, 故名海东青。此鹰身长二尺, 高一尺半左右, 体小, 嘴爪锋利, 两翅各长一疙瘩有烟袋锅大, 如石之坚硬。形体骄健敏捷, 性凶猛彪悍, 飞得高且疾, 专捕天鹅为能。驯服后用于狩猎。唐代渤海人作为对中央政权的贡品。金、元两代, 女真、蒙古族也有使用海东青捕猎的习俗。
(2)挹娄貂。是古代盛产于黑龙江地区东部的紫貂, 因史载 “挹娄出好貂” 而得名。魏晋时该地少数民族以貂皮为贡献珍品。该貂大如獭, 尾粗毛深, 多用以制作裘帽衣领, 以紫色毛平理密者为上品, 松花江下游出产的最佳。
(3) 东珠。又称大珠、北珠, 东北名贵产物。《后汉书·东夷传》云: 夫余国出 “大珠如酸枣”。《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亦云: 夫余国出 “美珠”。《三朝北盟会编》称 “北珠美者大如弹子”。辽、金时皆以此与宋贸易。金天德四年 (1152年)买珠于乌古迪烈部及浦与路(今克东县金城乡)。元至清朝, 皆于松花江、牡丹江采珠。匀圆莹白, 大可半寸者为上品,清王公等冠顶饰之, 以多少分等秩, 所需尤多。
(4)秦王鱼。又名秦皇鱼, 即鲟鳇鱼的讹音。这是 “巨口细睛, 鼻端有角, 大者丈计三百斤” 的两种鱼。鲟鱼, 辽名色里麻鱼; 鳇鱼即鳝鱼, 肉白脂黄,辽时名阿八儿 (忽) 鱼。两种鱼均出于混同江 (与松花江合流后的黑龙江) 中, 鼻端有须, 口近颔下, 虽鳞色不同而形体相类, 俗统称鲟鳇, 又名阿金鱼。金代为会宁府贡品。元代肇州盛产鳇鱼遣使入贡。清时牡丹江亦产, 并有专捕鳇鱼充贡者。
(5) 湄沱湖之鲫。唐代渤海国湄沱湖 (今镜泊湖) 所产的鲫鱼, 在当时是闻名海内的上品鱼类, 不仅是渤海王庭宴席上的佳肴, 同时也博得中原人士的赞誉。
(6) 椭烟。关东名烟, 清代贡品。产于龙江县,叶阔且长, 暗绿色, 纤维粗而多肉性。味纯、色红、性缓。
(7) 乌拉草。俗称 “靺鞨草”, 莎草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 呈三棱形。叶片细长柔软, 茎叶高约二尺, 紧密丛生于沼泽地上, 为 “关东三宝” (人参、貂皮、靺鞨草)之一。冬季农民在皮革缝制的鞋 (名为靺鞨) 中絮以干乌拉草 (砸制后的纤维)御寒。
(8)率宾之马。唐代渤海人驯养出的优种马, 因主要产地在率宾府 (今绥芬河流域)一带而得名。这种马在中原市场上以 “名马”而受到欢迎, 成为渤海地区对外贸易大宗商品。
(9) 鄚颉之豕。唐代渤海人培育出的一种良种猪, 因主要产地在鄚颉地区 (今阿城、宾县一带) 而得名。这种猪在当时是著名的土特产。

☚ (二)古代农业技术   (四)古代加工的农产品 ☛
000075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