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村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村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三)农村劳动力分布与转移

山东省农业在7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单一经营模式,多种经营很不发达。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中期,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一直在95%左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逐步由种植业向林牧副渔业转移,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据统计,1987年与1980年比: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由2 221万人减少到2104万人,减少117万人,减少5.3%,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90.1%下降为88.9%;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由245万人增加到261.7万人,增加16. 7万人,增长6.8%,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由9.9%上升到11.1%。1987年与1982年相比: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由2502. 3万人减少为2365.9万人,减少136.4万人,减少5.5%,所占比重由90.4%下降为75.1%;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由265.8万人增加到783.7万人,增加517.9万人,增长近2倍,所占比重由9.6%上升到25.1%。据统计,1989年农村内部由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年收入达到1 071元,其中转向商业的劳动力年收入为1687.8元,分别比全省劳动力年收入高8. 3%和70.7%。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疲软、原材料不足、能源紧张,加之银行紧缩“银根”等,使部分在效益较差的乡村企业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归田还乡,致使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的规模缩小,向城镇转移的规模扩大,由二、三产业向农业“逆转”的劳动力增多。据省统计部门资料,1988年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向城镇转移的总人数达到43万人,比1987年增加11.9万人,增长35%,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约为1.3%。1988年全省农村由二、三产业转回农业的劳动力为15.8万人,比1987年增加5.4万人,增长52.2%。1989年“逆转”劳动力达到38万人,比1988年增加22.2万人,增长1.4倍;1990年“逆转”劳动力仍有27万人,比1988年增加11.2万人,增长70.8%。
农村转移的劳动力被当年新增劳动力和“逆转”劳动力抵销后,对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影响甚微,种植业上仍滞留着绝大多数劳动力。从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总的趋势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行业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分布最多,第三产业劳动力最少。199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为2507.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74.9%,其中,种植业劳动力比重达67.5%;第二产业劳动力为492.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14.7%,其中农村工业劳动力比重为9.2%,建筑业劳动力比重为5.5%;第三产业劳动力为347.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10.4%。自1987年以来,农村第二产业消化劳动力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无多大变化。见表2-1-10。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❶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劳动力转移出现反复和波动,大批“离土”转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又逆转回农业;
❷劳动力转移出现地域间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多,剩余劳动力少;经济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力少,剩余劳动力多;
❸种植业劳动力增多与耕地减少矛盾日趋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❶农业剩余劳动力基数大。从一些发达国家看, 他们从事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一般在2—15%, 而山东省1990年高达67.5%, 如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和精耕细作的特点, 按30%计算, 种植业剩余劳动力仍达到1256. 8万人。从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看,1990年山东省劳均负担4.5亩, 如果按1952年全国劳均负担9. 3亩计算, 山东农村劳动力剩余量也有1167.1万人;
❷宏观政策制约不力。长期以来, 国家的劳动管理重点限于城镇劳动力, 对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出路无通盘考虑, 农业就业处于无计划状态, 增加了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波动性;
❸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目前转出的劳动力大多是转向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很低。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劳动力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的提高。当前,农村劳动力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劳动力的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低素质劳动力与商品经济需求的矛盾,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结构、城乡分割的矛盾,劳动力高速增长与就业容量低的矛盾。

表2-1-10 农村劳动力分布情况表

单位: 万人
 农村劳动力合计第一产业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力第三产业劳动力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1980
1981
2 652.88
2 704.75
2 466.46
2 522.46
93.0
93.3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 768.12
2 827.47
2 919.28
3 010.32
3 079.80
3 149.60
3 227.10
3 271.80
3 348.30
2 502.32
2 498.83
2 491.36
2 365.65
2 353.60
2 365.90
2 397.00
2 442.63
2 507.93
90.4
88.4
85.3
78.6
76.4
75.1
74.3
74.7
74.9
127.40
139.64
176.21
359.43
416.80
467.50
496.40
494.39
492.93
4.6
4.9
6.1
11.9
13.5
14.8
15.4
15.1
14.7
138.40
189.00
251.71
285.24
309.40
316.20
333.70
334.78
347.44
5.0
6.7
8.6
9.5
10.1
10.1
10.3
10.2
10.4
☚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   第二节 农业资金投入 ☛
000174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