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其他作物生产与产量水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其他作物生产与产量水平 (三)其他作物生产与产量水平1.蔬菜。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 保证对城乡人民的蔬菜供应, 相继制定了城市郊区以生产蔬菜为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促进了蔬菜生产稳步发展。1949—1957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由15万公顷增加到25万公顷, 平均公顷产量9000公斤左右。比1945年提高20%。1958—1959年蔬菜面积继续增加到26万公顷, 平均公顷产量提高到12 750公斤。单位产量比1949—1957年提高41%。1960年以后, 因遭受自然灾害, 粮食大幅度减产, 城乡人民曾以菜代粮, 蔬菜的需要量猛增, 1961年蔬菜种植面积曾一度剧增到53万公顷。随着粮食生产形势好转,蔬菜面积减少, 但产量增加。1964—1971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4万~22万公顷, 比1961年减少58%~59.6%,平均公顷产量14 250公斤。1972年后, 为发展蔬菜生产, 积极推广塑料棚室、地膜覆盖等蔬菜生产新技术;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扩大城镇菜田灌溉面积; 特别是各地贯彻落实了1975年中共黑龙江省委提出 “每个城市人口要有菜地一分四厘, 土豆地七厘” 的要求, 保证了蔬菜种植面积; 调整蔬菜品种结构, 建立了高产稳产基地; 1983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菜农生产积极性。1972—1975年蔬菜面积由25万公顷发展到27.57万公顷。1975年蔬菜平均公顷产量已达16 158公斤。1976—1980年平均每年32.2万公顷蔬菜, 公顷产量却降到14 063公斤。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蔬菜需求, 无论在品种数量质量和蔬菜上市时间上, 都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对蔬菜生产全力提高单位产量, 增加新品种, 解决供求差距, 实现市场供应均衡同时, 出现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降, 单位产量迅速提高的趋势。“六五” 期间, 蔬菜年均种植面积28.45万公顷, 平均公顷产量18 043公斤。“七五”期间蔬菜年种植面积24万公顷, 公顷产量22 185公斤。比“六五” 期间, 面积减少15.6%, 公顷产量提高22.95%。1991—1995年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八五”期间, 继续实行市长负责制, 实施 “菜篮子工程”,于1993年全省蔬菜产销放开, 激发了农民从事蔬菜生产积极性。各地除了认真采取常规增产措施, 推广新技术外, 大力发展棚室设施, 提高保护地蔬菜生产能力。到1995年全省蔬菜棚室保护地面积达8 667公顷, 比上年增长46%。扩大高效节能薄膜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规模。1995年发展到1 186个, 占薄膜日光温室的85%。推广地膜覆盖面积5.1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10.9%。这个时期蔬菜种植面积, 平均每年25.4万公顷, 公顷产量26 168公斤, 比“七五”期间年均面积、产量分别增长5.8%和17.95%。其中1995年蔬菜种植面积29.3万公顷, 总产800多万吨, 公顷产量30 110公斤, 是历史上最好的年份。出现蔬菜市场品种较齐全, 数量足, 价格较低的好形势。使地产蔬菜供应淡季由原来的7个月缩短到4个月, 冬春淡季自给率达到30%。在省内蔬菜数量显著增加同时,销往俄罗斯3万吨; 销往吉林、辽宁、河北等省3万吨。其中, 北纬50°~53°的大兴安岭生产的油豆角、土豆销往沈阳、天津、河南等地100多吨。 ☚ (二)经济作物内部结构与产量水平 (四)果树生产与产量水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