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 乡镇企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东丽区乡镇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突飞猛进,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腾飞发展。到1995年,全区有乡镇集体企业1 223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37.2倍。从业人员达54 54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79%,比1978年分别增长1.58倍和21.91%。实现产值593 564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2%,比1978年分别增长157倍和39.2%。实现利润总额33 885万元,比1978年增长15.8倍,上缴税金14 972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7.2%,比1978年分别增长48倍和36.5%。1995年,全区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2家。在29个工业行业中,已形成机械、化工、建材、仪器、饮料、缝纫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产品形成44个门类、3 000多种,其中有部优、市优产品38个。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外向型经济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西青区的乡镇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80年代,工业总产值平均两年翻一番,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90年代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1995年全区共有乡镇工业企业1 368家,比1978年增加996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6亿元,比1978年增长83.2倍,从业人员8.9万人,比1978年增加3.1倍,占全区劳力总数的78.4%。实现工业总产值141.83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0.7%,比1978年增长102.3倍,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上交各种税金2.0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47.6倍和16倍。上交的各种税金多年平均占区级财政收入的98%左右。乡镇企业以乡镇、村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成分占总数的80%,多是资产多、创值高、实力强的主导企业。从乡镇企业差值比重看,重化工比重较大,机械工业次之,金属加工居第三位。1995年上述三项企业的产值之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2.7%,已形成化工、机械、汽车、金属轧延、医药、纺织、金属制品等13个大类、32个行业的企业6 373家。乡镇工业发展的特点: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第三产业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津南区乡镇企业自1956年经历了“应运而生”、“迂回曲进”、“开始起步”和“蓬勃发展”四个阶段,特别是在“八五”期间,通过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技术改造与积极开发新产品,使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实力都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实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人民生活、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建设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奔小康的经济基础。截止到1995年,全区共有乡镇集体企业963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4亿元。从业人员7.6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1.92%。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比1978年增长88.56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5%;实现总收入96.376亿元,比1978年增长75.15倍;实现利润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29.81倍;上交税金13.49亿元,比1978年增长31.64倍。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第三产业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新中国成立前,北辰区仅有铁木器加工、砖瓦、弹棉等手工作坊。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区集体工业迅速发展壮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工业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后,乡镇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 177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17.57亿元,是“六五”末1985年的16.02倍。从业人员66 658人,占农村总劳力的84.3%。到1996年全区乡镇企业产值实现了四年翻两番,突破百亿大关,迈进全市百亿区县行列。乡镇工业总产值实现88.5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2%,纯利润5.77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27.6倍、17.1倍。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外经外贸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1984年中央做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后,宝坻县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很快发展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到1995年底,全县共有乡镇企业12 607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13.99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超1 000万元的企业76家,超5 000万元的企业12家。乡镇企业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副食品加工、纺织、缝纫、皮革、造纸、印刷、化学制品、建材加工、机械制造、药品制造、五金电子、建筑等多种行业,产品达200余种,其中市优产品2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3.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1995年实现工业产值92.38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59.2%,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9%,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上缴各种税金1.19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3%。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外向型经济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后,宁河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95年全县共有乡镇企业9 592个,固定资产原值11.9亿元,从业人员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4%。当年实现产值72.36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89.9%;利润5.82亿元,上缴税金7 643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9.8%,分别比1978年增长157.6倍、77.8倍和25.2倍。初步形成了机械、冶金、酿酒、纺织、线材、箱包、制鞋、化工、建材、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主导行业。乡镇企业产品有195个品种,其中“渠梁牌”磷肥,“新潮牌”叶轮导壳等97个产品获天津市优质产品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全县产值超亿元乡镇18个,超亿元企业6个,有一个晋升为国家级企业集团,3个集团为市级企业集团。全县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发展很快。1995年达到8 624户,上缴税收2 000万元,全县已建成14个民营经济小区,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0家。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外向型经济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发布以后,塘沽区渔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到1995年底,已拥有乡镇企业3 407家,从业人员12 043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1%,当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5亿元,利润1.3458亿元。其中乡村联合企业利润9 196万元,比1978年增长9.4倍;上缴税金4 228万元,比1978年增长11.5倍。乡镇企业年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区渔农村年总产值的68%。乡镇企业已成为渔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广大渔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第三产业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汉沽区农渔社队就出现了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工副业生产和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农机修配和制造的小型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84年全区农渔村兴起“办企业热”,是年,全区已有乡镇企业74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 31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6 374万元。到1995年,全区共有乡镇企业167家,比1978年增加108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 776万元,是1978年的326.6倍;职工从1978年的4 548人,增加到了16 167人,占全区农渔村总劳力的62.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9 639万元,比1978年(按1990年不变价换算)增长近37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5.3%;实现利润总额2 959万元,比1978年增长7倍;上交税金1 222万元,是1978年的7.7倍,占全区财政收入23%。全区已有纺织、冶炼、造纸、化工、机电、食品、饮料、服装等27个行业,60多个生产门类,150余种产品,形成以优势行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为主体,各业较为协调、健康发展的工业布局。外向型企业已发展到34家,10余种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6 030万元,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区工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天津渔网集团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渔网生产企业,其产品“飞鱼”牌渔网曾获国家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天津特优产品奖,远销美国、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营城冶炼厂生产的“海螺”牌工业硅曾获国家冶金部优质产品奖和天津市特优产品奖,在日本工业界享有很高的信誉,被誉为“营城硅”。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第三产业 ☛ (三) 乡镇企业 (三) 乡镇企业1963年北大港区成立时仅有3个企业,主要从事农机修配,产值不足百万元。1980—1986年为大港区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阶段,1986年企业发展到218个,从业人员达到24 289人,总产值9 962万元,比1980年增长近4倍。到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2 420家,从业人员达到43 366人。其中,乡村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388个,总产值达到240 308万元,比1980年增长39倍;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6 330万元; 向国家交纳税金6 688万元。全区乡村工业已经形成以金属制品、化学工业制品、橡胶制品、汽车配件等6大行业为主体,并有建筑材料、食品、服装制鞋、机械加工、五金制造等30多个门类的工业企业结构。1985年“红三角”牌电焊条获得市级优质产品和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到1995年底,大港区有市级企业集团2个,获市优企业称号的有16家,为大港区农村经济的腾飞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 (二) 农林牧渔业 (四) 第三产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