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51510工程
1993年,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人才培养作为振兴乡镇企业的一个根本大计来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提出了为乡镇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51510工程”。1994年1月,市政府为此正式印发了《批转市教卫委等四部门关于实施“51510工程”的意见》。“51510工程”是指从1994年起,用5年时间,为天津乡镇企业培养1万名高等专业人才,5万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完成10万名职工的岗位培训。
实施“51510工程”以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为依托,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规范化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远距离教育与面授教育相结合等方式。
利用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电视大学、高教自学考试培养1万名大专人才,年均招生2 000人;利用普通中专、职业中专(高中)、成人中专、广播电视中专、技工学校、中专自考等方式培养5万名中专人才,年均招生10 000人。
利用乡镇企业系统四级培训网络和电教网络以及教育系统三级办学网络,对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供销业务人员、班组长、工管员、技术工人、特殊工种工人及其他关键岗位的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在乡镇企业系统进一步推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术工人等级证书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使教育培训、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竞争与激励机制,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51510工程”完成后,乡镇企业大中专人才的拥有量将由1993年的2.8%提高到8%,显著提高各关键岗位的人员素质,使乡镇企业人才结构得到改善,这对促进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510工程”于1994年1月正式启动。成立了由市教卫委、农委、计委、二教局、乡镇企业局、教育局、高教局、财政局、劳动局9个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51510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将“51510工程”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区县也分别成立了本地党委、政府统筹下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深入调研,制定具体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并将培养、培训任务落实到村、厂。实施“51510工程”成为区县、乡镇两级政府行为。
在实施 “51510工程” 的过程中,市乡镇企业局制订了 《天津市乡镇企业局关于 “51510工程”的实施方案》,在乡镇企业系统进一步推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术工人等级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等,将职工、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同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竞争与激励机制,使乡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调动了企业人员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有关学校要拿出高水平干部、教师抓好管理和教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专业结构,适应“51510工程”的需要。
各区县、乡镇党政部门狠抓了培养、培训计划的落实工作。
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村厂,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❷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招工用人、持证上岗、技术等级、职务评聘等有关制度;
❸将参加培训学习与企业的劳动用工、内部分配相结合, 形成竞争与激励机制;
❹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及广播、电视、函授、自学等教育手段妥善解决工学矛盾;
❺为职工教育广开财路,逐步增加企业职工教育费的比重;
❻加强教育基地的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为乡镇企业培养大中专人才的有关招生学校有电大、高自考、成人高校、普通高校、普通中专、电中、农广校、农村区县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共77所,各类培训单位有区县乡镇村三级成人学校、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共计400多所。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为乡镇企业经济服务的教育体系。
经过5年的努力,到1998年底,圆满完成了“51510工程”,据统计,参加各类岗位培训的乡镇企业职工27万人,为原计划的2.7倍,有效地提高了乡镇企业职工素质。由于教育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大中专人才的培养,改善了乡镇企业的人才结构。到1998年底,乡镇企业大专及大专以上人才占职工总数1.68%,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7.92%,大中专 (含中技)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了 “51510工程”预定的8%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