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传染病防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传染病防治

(七)传染病防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人民健康,在 “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制定各种卫生防病条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迅速建立了防疫机构,培训了大批人员,给卫生防疫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迅速消灭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的急、慢性传染病是河北省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1949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防疫大队等专业防治机构。与此同时,各专区、市、县也相继成立了防疫队、站。全省防疫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防疫网络。
广大防疫工作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丰富自己。由于他们的努力,大量病人得到治疗,广大群众获得免疫保护。原来年年有流行的霍乱、伤寒、疟疾受到控制,大批失去劳动能力的黑热病人重新参加劳动。1949年后再未发生古典生物型霍乱。1953年河北省消灭了天花。1959年又消灭了性病。
195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纲要 (草案)》,提出除四害、讲卫生、灭疾病的新任务和宏伟目标,在全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这次运动促进了各项卫生防病工作的发展。但是在1957年,由于一批防疫工作业务骨干和技术人员受到错误批判,防疫队伍技术力量有所削弱。而后1958年由于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卫生防疫战线也出现了不顾主客观条件,制定过高的除害灭病指标和人为制造虚假成绩,乱 “放卫星” 的局面,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加之大部分卫生人员脱离业务工作,参加了大炼钢铁、上山下乡,业务工作无人问津,水利、钢铁工地卫生极其恶劣,民工集散流动频繁,导致伤寒病在全省流行。直到1962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卫生防疫工作才重新走向正轨。1963年,全省消灭伤寒流行,津唐地区的副霍乱防治等规模较大的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文化大革命” 给全省的防疫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由于防疫人员数量减少,技术质量下降,全省传染病大幅度回升,疟疾等8种传染病均先后达到1953年以来最高峰。广大防疫工作者自觉抵制各种干扰,在 “文化大革命”后期逐步使停顿的工作得到恢复。在此期间,全省开始建立健全三级防疫网,推广以控制 “两麻” (麻疹及小儿麻痹症)为重点的计划免疫;开展了全省麻风病普查普治,常见传染病——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狂犬病、疟疾、伤寒、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同时,在几个非常时期,水灾、地震的防病灭病中,做到了 “大灾无大疫”。
1990—1995年,全省传染病疫情逐年平稳下降。1992年18种急性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29.55/10万,1993年报告发病率为84.53/10万,1994年报告发病率为81.27/10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控制结核病项目,逐年有新的进展,百余个市县设立门诊开展免费诊治肺结核病人,仅1993年就对发现的9 811名活动性结核病人进行了认真管理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1995年以来,继续深入贯彻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全面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继续平稳下降,“四苗” (麻疹、小儿麻痹、卡介苗、百日咳)全程接种率达到99%。1996年河北省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全省卫生系统迅速组织医疗、防疫专业队伍1 400支、27000人,一方面进行医疗救护,一方面进行防疫灭病,并及时下发了 《关于洪水退后阶段救灾防病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做好灾区环境卫生及除 “四害”工作的紧急通知》、《水灾之后医疗巡诊工作方案》,大范围开展了灾区环境和饮水消毒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传染病暴发流行,取得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决定性胜利,并有几种重点传染病的发病率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霍乱下降8.31%、“乙脑”下降24.4%、伤寒下降27.62%、肝炎下降11.03%、出血热下降8.31%。结核病控制工作继续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被卫生部授予 “结核病防治先进省”称号。到1995年11月,全省报告急性传染病发病56 239例,比1990年同期下降了16.5%,完成了省政府 “八五”有限责任目标规定的传染病控制指标。为实现国家提出的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连续三年在全省开展了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中心的“秋季攻势”、“壁垒行动”和“攻坚计划”三大战役,1992年以来省政府几次召开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动员数以万计的卫生人员投入这项活动之中。张家口坝上地区的鼠疫防治,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鼠间鼠疫不下坝、人间鼠疫不发生”的要求。

☚ (六)地方病防治   第四节 农村气象事业 ☛
000245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