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雨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雨涝

(一) 雨涝

上海濒江临海、水网交错、地势低平, 受水涝的威胁大。加上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汛期大雨、暴雨机会多, 洪、涝、潮、渍灾害频见。
1.涝年、大涝年出现机率。上海在4~10月间,连续5个月总降水量超过800毫米为涝年。1873—1996年共出现涝年37年, 出现频率为30%, 约3年1遇; 其中连续3个月总降水量超过650毫米或连续5个月总降水量超过950毫米的大涝年有15年, 平均约8年一遇。最严重的大涝年, 连续5个月总降水量达到1 244.7毫米 (1875年), 最多3个月降水量达890.3毫米 (1941年)。在1881—1890年10年间涝年最多, 共出现了5年; 而1901—1910年、1961—1970年最少, 各为1年。近20年间 (1977—1996年) 已出现6个汛期大涝年, 为历史少见。
2.季节性雨涝。雨涝按其出现季节, 可分为春涝、夏涝、秋涝。
(1) 春涝。主要发生在4、5月之间, 多由长时间大范围的锋面降水造成渍害与内涝,是夏熟作物根系早衰、病害流行、减产的主要不利气候因素。1873—1996年,4~5月降水量大于250毫米的春涝年共出现29年, 出现频率为23.4%, 约4年1遇; 其中300毫米以上的严重春涝年共有9年, 出现频率7.3%, 约14年1遇。
(2)夏涝。夏涝有两种情况: 一是梅雨期长、雨区广、大雨、暴雨多的强梅雨年, 易造成洪涝灾害,特别是松江、金山、青浦的低洼地区受涝最重。如1954年梅雨期长达两个月, 上海6~7月总降水量高达512.1毫米, 加上太湖洪水下泄, 青浦、松江出现历史最高水位。郊区农田受淹面积共7.03万公顷。二是梅雨期间降水量既多,又遇热带气旋侵袭, 受暴雨、高潮和大风的综合影响, 造成严重夏涝, 如1949年, 松江、金山、青浦三个县受淹面积达6.61万公顷。
6~7月降水量多于400毫米的夏涝年, 1873—1996年共出现过31年, 出现频率为25%, 即4年1遇。但不同年代, 夏涝有多有少。90年代夏涝增多,1991—1996年间出现了4年。
(3)秋涝。主要发生在8~9月,由于冷空气南下和热带气旋活动, 常导致大雨、暴雨而引起涝灾。8~9月降水量大于350毫米的秋涝年, 1873—1996年共出现过34年, 出现频率27.4%, 约3~4年1遇。上海中部及东部沿江沿海地区秋涝较多, 其他地区秋涝较少。

☚ 一、农业气象灾害   (二) 干旱 ☛
000093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