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给半自给生产阶段1949—1978年
1949—1957年,是辽宁省畜牧业恢复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发展动力型畜牧业为重点。由于农业生产需要,加之政府采取了保护牲畜和繁殖牲畜的政策,农民养畜积极性很高,畜禽存栏数创历史最好水平。1957年与1949年相比,大牲畜存栏增长27.7%,生猪存栏数增长93.5%,羊存栏数增长154%。主要是由农户分散经营,国营畜牧业饲养头数只占1%左右。1958—1977年,是畜牧业的起落徘徊时期。这一时期,历经“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化大革命”,牲畜存栏头数几经徘徊,几经起落,但在广大干部和农民的努力下,到1977年,全省生猪存栏数突破了1000万头大关;其他畜禽存栏头数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出栏率都很低,猪的出栏率只占46.7%,是典型的头数畜牧业。这一阶段的畜牧业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❶生产的起落波动度大;
❷畜牧业从属于种植业,养畜为种田,大牲畜主要作役用,养猪偏重于积肥;
❸把畜牧业当作一种家庭副业。一般猪、禽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靠家庭辅助劳动和传统饲养方法,一瓢食,一把米,有啥喂啥,饲养周期长,能出售的产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