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科研机构和队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科研机构和队伍

(一)科研机构和队伍

辽宁省的农业科研机构始建于1906年,回顾其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06—1949年。在满清政府、民国、日伪、国民党、解放区各历史时期陆续成立了一些科研机构。
清光绪32年(1906年)3月,创办农业试验场时只有3名科技人员,由日本农学博士任场师,高等农林毕业生刘文选为学堂总监,农科进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士陈振先为场长。1908年在怀远门外创办奉天植物研究所,奉天劝业通译员黄耀文同美国农学教习迈克前往安东(今丹东)元宝山建立农业试验分场。1908—1936年间,日本在辽宁境内设立的42所(包括畜牧兽医机构16所)科研机构中共有科技人中700余名。到1949年,全省剩下5所科研所、站,科技人员不足300人。
1949—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恢复和重建,并借鉴苏联等国家的经验,在改组旧科研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新的比较先进的农业科研体系。到1959年,以省农业科学院为主体的大农业的农业科研体系基本形成。这期间农业科研机构的领导体制是以省农科院为主,省农科院和市政府双重领导为辅。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基本上是按大农业发展的需要和自然区划进行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科研机构不太多。
1960—1965年。由于农业教育的发展,农业科研机构扩大,研究领域增多,到1965年,全省科技队伍发展到460人。此期间由于受政府机构体制变动的影响,农业科研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波动。
1966—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已形成的农业科研体系迅速解体,机构撤消,人员解散。1972年以后逐渐恢复,但领导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按大农业和自然区划设置的农业科研体系不存在了。一部分省直的专业研究所和综合所不放给地方,一部分由省农科院系统分离出来划给行政厅局,省农科院由大农业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变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科研机构。此期间各市地也相继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基本上形成了省属和市地属的两大格局。到1978年全省市以上农业科研机构又恢复发展到47个,科技人员1 396人。
1978年科学大会后。辽宁省的农业科研机构在恢复中迅速发展。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5年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农业科研体系结构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运行机制的改革推动了科研与生产的进一步结合,使科研机构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增强了自我发展的活力。全省的农业科研机构经过迅速膨胀之后,其数量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在管理体制上逐渐向多元管理的格局发展,条块分割日趋严重。此期间一些县的良种繁育和示范场变成了县级农业科研单位,也出现了一批私营及合营的科研机构。
到1996年,全省有市属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142个,比1978年增加2.02倍,其中种植业33个,畜牧业7个,农业机械14个,水产13个,林业16个,其他59个; 省属农业科研机构43个,其中种植业19个,畜牧兽医1个,农业机械2个,水产2个,林业6个,水利1个,气象1个,农产品加工5个,农村能源1个,科技情报1个,农经区划2个,蚕业1个,综合实验室1个。科技人员达到6 842人,比1978年增加了3.9倍。其中省属43个农业 (大农业)科研院所的在职职工总数为4 764名,科技人员2 694名,占职工总数的56.55%。辽宁省农科院现有职工1 964人,科技人员974人,占职工总数的49.59%。在科技人员中,研究员96人,副研究员159人,中级360人,初级218人,高、中、初级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6.18%、36.96%、22.38%。

☚ 第一节 农业科学研究_一、发展历程   (二)研究任务和成果 ☛
0000630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