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种植制度的演变与改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种植制度的演变与改善

(一) 种植制度的演变与改善

京郊耕作制度改革是以扩大复种指数为中心,围绕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作物,充分利用土、水、光、热资源,不断改革作物田间种植方式的变化过程。京郊种植业生产历史上以一年一熟为主,春播杂粮、薯类、棉花和油料,小麦等夏粮面积很小。以后,随着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夏粮面积逐步增加,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形式得到发展。60年代初期,全市推广房山县南韩继村改良“小对垄”种植方式,提高了复种指数,使全市粮食生产达到每公顷6000公斤的水平。60年代后期,又推广平谷县许家务村“三密一稀”种植方式,使小麦占地面积扩大,产量比重上升,进入夏、秋并重阶段。
进入70年代,种植制度改革围绕“间作套种三种三收”进行。“三种三收”这种种植方式,使夏粮占地面积增加,充分利用边行优势,上下茬产量稳定,又利于机械作业,因而在全市迅速推广,1973年为13.33万公顷,1974年14.7万公顷,1975—1977年达20万公顷,1975年全市复种指数超过160%,粮食单产5221.8公斤/公顷。70年代后期,由于气温下降,三茬不能正常成熟,使这种种植方式在1978年降为13.33万多公顷,1979、1980年降为6.7万多公顷。同时,以农田、农机、作物品种等生产手段为前提进行了种植制度变革,打破种植方式“一刀切”的局面。
80年代以后,种植制度为两茬平播与套种并存,多种方式合理搭配。由于两茬平播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1985年全市粮食平均亩产464.7公斤。80年代中期以后,紧凑型玉米的引进和晚播小麦栽培技术的突破,使晚播小麦——夏平播中熟杂交种玉米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得到推广,全市两茬平播面积大幅度增加,1990年超过13.3万公顷,玉米占粮田面积比重增加。到1990年平均公顷产达到8947.5公斤。
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制度改革的同时,稻区、山区秋粮、油料作物和菜田种植制度也发生了较大变革。稻田由原来的春稻一熟制变为春稻与稻麦(油料、绿肥)两熟并存。山区发展了梯田、沟田、垵子田等新的种植方式,改进了间作形式,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过去一直是一年一熟制,70年代后发展了部分套种两熟,在蔬菜主产区,在露地栽培的基础上,保护地栽培、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栽培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表3-2-6 京郊种檀制度与粮食产量变化

年份种植
指数%
主要种植
制度
粮食单产
(公斤/公顷)
粮食总
产 (亿公斤)
夏粮占粮食
总产%
人均耕地
(公顷)
人均粮
食(公斤)
1949
1957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12.3
118.4
130.6
143.1
169.4
165.2
162.3
163.8
167.5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两茬套种
一年一熟 两茬套种
三种三收为主
三种三收 两茬套种 两茬平播
两茬套种 两茬平播
两茬平播 两茬套种
两茬平播 两茬套种
957
1 623.2
3 151.5
3 733.5
5 221.5
5 601.0
6 970.5
8 947.5
10 026
4.17
7.84
11.92
14.09
18.39
18.60
21.97
26.46
25.98
7.5
5.9
17.1
17.2
38.1
24.4
33.4
38.8
38.65
0.22
0.19
0.14
0.12
0.12
0.12
0.11
0.11
0.11
175.3
282.1
359.2
383.4
483.3
496.9
567.3
675.1
699.3
☚ 三、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与提高   (二) 作物种子改良与更新 ☛
000014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