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省种植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种子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研和教育、商品粮基地建设。
1.种子基础建设。黑龙江省种子基础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种子战线广大职工努力下, 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加强。到1995年,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原值达1.1亿元。种子库房建设23.6万平方米,晒场24.5万平方米; 年加工能力60吨以上的加工厂46处, 化验室3.5万平方米, 检验仪器1 883多台(件)。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黑龙江省自1979年试点到1986年完成此项工作, 是全国建设最早、建设最快的省份之一。到1995年全省69个县 (市) 及绝大部分地 (市) 的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成, 总计1.5456亿元。其中: 农业食品装备费235.2万元; 新建、改进、扩建化验室、培训、科研、办公、经营、库房等设施面积近12万平方米。从1986年开始, 还着重抓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试点工作。建设农业综合服务站157个,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3.6%,其中达到 “五有、三结合、三独立、五统一” 标准的102个, 国家投资6 985万元。
3.商品粮基地建设。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起步于1983年。“六五” 期间, 国家把巴彦、绥化、海伦、讷河、黑河、逊克等6个县 (市) 列入国家第一批60个商品粮基地试点县之中, 原计划投资6 000万元, 实际完成6 202.9万元。“八五” 期间, 五常、宁安两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同时, 又批准对讷河、海伦商品粮基地继续完善。到1995年,这4个商品粮基地总投资已达12 754万元。
4.农业科研和教育建设。1950—1995年, 全省农业科研、教育总投资达15 098.0万元。其中, 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投资3 986.0万元, 农业教育基础建设投资11 112.0万元。建成了科研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为主体, 教育以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农校、佳木斯农校、北安农校及农业广播学校为主体的科研教育体系。到1995年已建成实验室面积达69 550万平方米, 图书室及教室面积31 073万平方米, 宿舍等生活性设施建筑面积215 112万平方米, 各种现代化实验仪器及微机设备已具有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