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猪
北京郊区猪的品种,经历了由脂肪型向肉脂兼用型,最后向瘦肉型品种的转变。随着人们对肉食品需求的改变和机械化养猪业的发展,瘦肉型猪逐步成为优势品种。90年代初,北京郊区饲养的猪主要有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施格猪等引进品种和北京黑猪、北京花猪等国内品种。
1.北京黑猪。是北京市培育出的第一个本地品种,属肉脂兼用型。全身被毛黑色,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四肢健状,成年种猪体重200千克左右,体长150厘米,胸围140~150厘米。90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2%,平均背膘厚3厘米,大腿比例29%,胴体瘦肉率50%~52%。北京黑猪及杂交后代在北京郊区分布很广,在养猪生产和品种改良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产仔数偏低、瘦肉率不高的缺点,下一步应朝提高窝产仔数和瘦肉率方向选育。
2.北京花猪。是北京市自行育成的品种,体型较大,紧凑结实,背腰平直,生长发育较快,饲料报酬高。成年猪体长155厘米左右,胸围145~150厘米,体重200~250千克。背膘厚不超过3厘米,瘦肉率53.9%。北京花猪主要用作杂交母本。
3.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著名的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60%以上。长白猪具有高度的早熟性和饲料利用能力,肉质优良,遗传稳定,是搞经济杂交的优良品种。多年实践证明,长白公猪与北京黑猪杂交产生的长北杂种母猪,具有很好的繁殖生产性能;长北母猪与大白、杜洛克公猪的杂交组合所产生的三元杂交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的特点,在北京瘦肉猪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4.大白猪。又名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是著名的瘦肉型品种,瘦肉率58%~62%。大白猪产仔多且护仔性强,早熟,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与其它猪种杂交所产生的一代杂交猪极为优良。大白猪在北京市分布很广,每个县区都有饲养。
5.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80年代后期大量引入我国。杜洛克猪全身被毛为棕红色,嘴较长直,背腰向上呈弓形隆起,体质强健,腿臀丰满,生长发育快,瘦肉率在60%以上,是著名的瘦肉型品种。在京郊养猪生产中杜洛克猪主要作为终端父本应用。
6.施格猪。原产于比利时,是商品猪配套系,1983年从广东省引入本市。施格猪的最大特点是后躯发达,腿臀特别丰满,胴体性状较好,屠宰率在72%以上,胴体瘦肉率可达64%。施格猪的适应性较强,与北京黑猪、北京花猪杂交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是一个很有利用价值的优良瘦肉型种猪。
除此之外,汉普夏猪、迪卡猪、内江猪、太湖猪、荣昌猪和三江白猪在北京郊区也有饲养,但数量较少。
(一) 猪
主要有淮猪、姜曲海猪、太湖猪、山猪、东串猪5大类。淮猪分布于淮河流域,耐粗饲,性成熟早,母性强,产仔率中等。目前老淮猪极少,大都已改良成新淮猪,以“新淮猪”为母本,与内江猪杂交,改变了老淮猪毛长、皮厚、嘴长、耳大、增重缓慢的特点,杂种的增重优势率达33.3%。太湖猪有二花脸、梅山、米猪、枫泾、横泾等5个类型。以其产仔多,育肥性能好,肉质优良,杂交利用效果好等特点,为国内外所瞩目,已被广泛引用。姜曲海猪性成熟早、产仔数多、生长快,肉质鲜嫩,增重较慢,适制火腿。山猪分布在镇宁山区,由淮猪驯化而来。东串猪分布于泰兴、如皋一带,是由现已绝迹的大花脸与灶猪为主,掺有少量米猪及姜曲海猪血统杂交而成,体格较大,成熟较晚,以皮厚、膘大、肉质紧密,宜制冻肉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