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广东农垦的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是在扬长(热带、亚热带地区夏长冬暖、光照充足的特点)避短(克服风、寒、旱、瘠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80年代,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广大职工奋勇拼搏的精神,依靠科技兴农而加快了橡胶、剑麻、糖蔗、茶叶、水果、畜禽、水产、林木等八项主要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批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商品;并形成了生产、加工、贮藏、运销一条龙的产、供、销体系;同时向出口创汇的外向型方向发展。
1.橡胶生产。创建初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荒山荒坡,垦殖橡胶树,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建立起来的农场(当时称垦殖场)都是单一经营橡胶种植业的。从50年代中期起至70年代,按照“产品经济”的模式逐渐发展以橡胶为主,麻、蔗、茶、果、林、粮、油多种经营,种植业与养殖业并举,建立一些经营林、蔗、茶、果的专业性农场。至1978年,广东垦区种植橡胶树总面积7. 5万公顷,占当时胶、麻、蔗、茶、果五种作物种植总面积8.43万公顷的89. 3%;橡胶树开割面积3.43万公顷,年产干胶1. 629万吨,平均亩产干胶28. 5公斤。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专业经营橡胶种植业的农场,按照商品经济的需求,逐渐向以橡胶为主,农林牧渔多种经营,工商运建综合发展的经营方向转变。至1991年,广东垦区48个农场中,有31个是经营橡胶种植业为主的,占64. 6%。
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推动下,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橡胶生产上,针对垦区风、寒两大自然灾害对橡胶树的影响、以及50年代种植的橡胶实生树和低产芽接树的实际情况,进行植区调整和技术改造:一是对已植胶的地区,按风、寒灾害的程度划分宜胶区和非宜胶区,对非宜胶区里的橡胶树,采取强割后淘汰、改种其他对口的经济作物;二是对宜胶区的实生树和低产芽接树,逐步更新,改种抗性强产量高的橡胶品系。至1991年,橡胶种植面积压缩至6. 535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0. 97万公顷;植胶面积虽然减少了12.9%,但干胶总产3. 274万吨,比1978年增加1.645万吨;平均亩产干胶43. 9公斤,比1978年增长54%。1991年橡胶综合产值(含干胶、胶籽、育苗、幼树增粗)3.12亿元,每吨干胶(标准胶)成本5 640元。干胶总产量占全国农垦干胶总产量25. 32万吨的12. 93%。
2.剑麻生产。垦区于1954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番麻(与剑麻同属龙舌兰科),至1958年种植面积0. 58万公顷,产番麻纤维392吨。由于番麻产量低、纤维拉力弱,且叶缘有刺,收割麻叶比较麻烦,从1961年起逐渐淘汰番麻、改种剑麻。1965年,“龙舌兰麻杂种11648号”(简称H·11 648)引进试种成功后,至70年代初期“H·11 648”号麻基本取代了番麻。纤维的产量,从1958年番麻平均亩产16公斤,到1974年剑麻平均亩产108公斤。1974年后,垦区剑麻种植基本实现良种化以后,剑麻纤维平均亩产量直线上升。至1978年,剑麻种植面积达0.63万公顷,年产剑麻纤维7 271吨。1991年,剑麻种植面积调整为0. 53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0. 1万公顷,但由于实现剑麻全面良种化和集中较大面积发展,剑麻纤维大幅度增产,1991年收获面积0.405万公顷,产剑麻纤维1.07万吨(占全国农垦剑麻纤维产量2.565万吨的41.7%),比1978年增加3 429吨,剑麻农业产值2 949.9万元,每吨剑麻纤维成本2 350元。剑麻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工业的发展,已形成剑麻种植业、剑麻初加工(纤维)、深加工(制绳、纺织、编织)一条龙生产。剑麻产品,从生产纤维发展至生产白棕绳、剑麻纱条、抛光轮、抛光布、剑麻地毯、剑麻絮垫、剑麻床垫等十多种产品。垦区发展剑麻种植业的有7个农场,其中,东方红农场是主要剑麻生产基地,拥有剑麻0.216万公顷,占全垦区总面积的40.75%。
3. 糖蔗生产。从1955年试种6.67公顷、至1957年发展至0. 12万公顷,初具规模。1978年,糖蔗种植面积达0. 23万公顷,总产8. 15万吨。改革开放时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和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程度达70%);二是采取优化品种(如推广新台糖1、新台糖2优良品种)和采用科学栽培措施(如密植技术;推广地膜覆盖,保水保苗,抑制杂草生长等);三是放宽政策,在确保国营经济巩固发展的同时,鼓励集体、个人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发展糖蔗生产;原来老蔗区有了新发展,又开辟了新蔗区,至1991年,糖蔗种植面积发展至1.71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1.48万公顷;产糖蔗129. 8万吨,增加121. 65万吨。1991年糖蔗农业产值1. 70亿元,每吨成本100元。垦区发展糖蔗种植业的有36个农场,其中,前进农场种植面积最大,也是生产过程机械化的实验场地,1991年糖蔗种植面积0.52万公顷,占全垦区种植面积的30.5%,年产糖蔗44万吨,占全垦区总产量的33.9%。
4. 茶叶生产。垦区于60年代开始种植茶树,但数量不多,至1978年,茶树种植面积360公顷,年产干毛茶35. 65吨。80年代初推广胶茶间作的科研成果,以及改进育苗、管理的技术,调动了植胶农场种茶的积极性,植茶面积迅速扩大。80年代中期,从日本引进采茶机械,使采茶工效提高8倍;同时,推广了一系列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防治病虫害的管理技术,垦区的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至1991年,植茶面积发展至0.17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3. 69倍;产干毛茶2 917吨,增长80. 82倍。1991年茶叶农业产值1 891万元,同时出口红茶、绿茶113.2吨,价值85.4万元,创汇15.53万美元,成为出口创汇农业项目之一。垦区发展茶树种植业的有30个农场。
5. 水果生产。垦区于1954年开始栽植的果树,基本上是零星栽植的自给性生产,1956年以后逐渐发展成片果园和建立水果专业场,至1978年,水果种植面积0.11万公顷,产水果1 725吨。水果的种类有17种,批量生产的有柑、桔、橙、荔枝、菠萝、香蕉等。80年代培育出名优水果品种红江橙,并在菠萝园推广果蔗轮作(一造菠萝、一造糖蔗),水果生产迅猛发展,至1991年,水果种植面积扩大至0. 82万公顷,比1978年增长6. 45倍,产水果64 937吨,增长36. 64倍。其中红江橙种植面积0. 199万公顷,产红江橙1. 15万吨,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垦区发展水果生产的有44个农场,其中红江、红湖、六联三个场是专业水果场。红江农场是培育出红江橙的单位,1991年,红江橙种植面积0.086万公顷,年产红江橙1. 12万吨。
6. 畜禽饲养。从50年代至70年代,除饲养少量奶牛生产牛奶供应城市外,其余都属自给性生产,为职工提供肉食,为生产劳役而饲养役牛。80年代,畜禽饲养业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增加养兔、养鹿等生产项目;由于政策放宽,把养猪和家禽饲养从国营为主改为私营为主,生产迅猛发展。1991年与1978年相比,猪的饲养量达到29. 7万头,增长61.5%,产猪肉1. 295万吨,增长2.66倍;牛饲养量3.92万头(其中奶牛1 833头),减少2.42万头,但奶牛却增加了733头,牛奶产量4 498吨,增长30. 76%;家禽饲养251. 79万只,增长4. 45倍。1991年畜禽饲养业总产值共8656. 15万元,特别是80年代中期,发展了瘦肉型猪的饲养后,增加了出口创汇商品,1991年,出口瘦肉型猪3 744头,共329. 6吨,值178. 9万元,创汇32. 53万美元。地处广州市沙河的燕塘农场,是为广州市民提供鲜牛奶和奶制品的生产基地,年产鲜牛奶3 827.2吨(占全垦区鲜牛奶产量的85.1%),为广州市民所需鲜牛奶提供近一半的数量。
7. 水产养殖。1956年开始发展淡水养殖业,但数量很少,至1978年,渔业产值仅24万元。80年代,淡水养殖从利用山塘水库、挖建鱼塘放养传统鱼类(鲩、鳙、鲢鱼)发展到“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多种形式发展高档商品鱼类,如䲞鱼、鳗鱼等;并建立了海水养殖业,养殖对虾和螃蟹等高档商品。1991年,淡水养殖面积820公顷,生产鱼类2 342吨,其中鳗鱼28吨,全部出口,值128.4万元,创汇23.35万美元;海水养殖面积0. 152万公顷,产鱼类227吨、对虾574吨、螃蟹121吨,其中对虾出口484吨,值1355. 2万元,创汇246.4万美元,成为农垦出口创汇的生产项目。1991年渔业总产值2821. 36万元。
8.林木生产。垦区自创建以来,致力于营造人工林,绿化荒山荒原,改造生态环境,如50年代营造的雷州防护林网,就闻名全国,但当时营林的目的,是为保护橡胶树而营造的,胶园不更新,防护林也不更新;80年代起,把营造防护林网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林带一经成熟,即有计划地采伐木材出售,重新更新防护林网,既保护橡胶树,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营造商品林,如杉木、竹子等,使林木产品进入市场。1991年保存营林面积3.883万公顷,比1978年的3. 725万公顷,增加0. 158万公顷;从1985年至1991年共采伐营林面积0.98万公顷,累计收获木材58.04万立方米、竹子808.57万条。同时,随着橡胶园的更新,增添橡胶原木的产量,1991年产橡胶原木3.02万立方米,林木年总产值共3 210.09万元。随着林木产品的增加,垦区的木材加工工业也获迅速发展,兴建起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等工业企业16个,既解决林木产品的深加工问题,还增添了出口创汇的商品。1991年出口商品中,就有橡胶木制品、橡胶木地板、木架床、绝干木片等项,共值459.5万元,创汇83.55万美元。

☚ 一、生产水平   (二)农垦工业 ☛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一)热带、亚热带农林牧渔业

广西现有52个场(所),主要发展了巴西橡胶、剑麻、水果、大叶茶、甘蔗等五大作物和林业,同时发展畜牧和水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热带农业大企业群体。到1992年已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专业化、良种化、商品化的热带、亚热带商品基地,其中年产干胶300吨以上的橡胶生产基地场4个,年产剑麻纤维500吨以上剑麻生产基地场11个,年产茶叶500吨以上茶叶生产基地3个,年产水果5 000吨以上水果生产基地场5个,年产甘蔗5万吨以上甘蔗生产基地8个,年出栏活猪5 000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基地场6个,其中万头以上的基地场2个。
41年来,共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干胶4.84万吨,剑麻纤维9.43吨,茶叶4.59万吨,水果83万吨,甘蔗651.62万吨等。1992年,年产干胶2 606吨、剑麻纤维1.39万吨,占全自治区总产的首位,茶叶、柑橙、甘蔗、生猪出栏总量,均占有相当比重。见表3-8-2。

表3-8-2 1992年主要产品占全广西总产比重

名 称总产占广西全
区总产%
名称总产点广西全
区总产%
干胶(吨)
剑麻纤维(吨)
成品茶(吨)
2 600
13 943
4 883
92.35
84.32
29.75
柑橙(吨)
甘蔗(吨)
生猪出
栏(头)
72 964
953 582
149 516
17.54
4.05
1.11

广西农垦系统剑麻、茶叶、水果、甘蔗等已全部良种化,茶叶、水果、剑麻、橡胶的商品率都达到100%,生猪的商品率达94.4%。
☚ 二、生产水平   1.橡胶生产 ☛
000150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