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海洋捕捞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海洋捕捞业 (一)海洋捕捞业是福建渔业生产的主业,分布在全省沿海29个县(市、区),33个渔业乡镇(其中年产量5万吨以上有9个),420个渔业村。从事海洋捕捞渔民共226161人, 其中专业劳力19949人。从所有制上可分为国有、集体(包括股份合作)和群众海洋捕捞业,国有海洋捕捞业仅占0.12%, 以集体(股份合作)所有制为主体,产品占全省海洋捕捞总产量的90%以上。 ☚ 二、生产水平 (二)海水养殖业 ☛ (一)海洋捕捞业 (一)海洋捕捞业广东海洋捕捞业分为群众捕捞业和国有海洋捕捞企业两部分。1992年全省有31个沿海市(县)、64个渔业乡镇(其中年产量万吨以上有36个)、936个渔业村。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16. 3万户,71. 5万人,其中专业劳力20多万人。国有海洋捕捞企业有船员2 389人。 表4-5-2 海洋捕捞产量与机动渔船生产能力
在南海北大陆架渔场,按海域划分为沿岸渔场、近海渔场、外海渔场。 沿岸渔场(浅海渔场),即水深40米以内的渔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刺钓、围网、定置、风帆拖网和其他小型渔船作业的渔场。70年代以来由于渔船迅速增加,80%的渔船集中在这里生产,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资源再生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汛期旺发时间缩短,鱼群群体缩小,有些经济鱼类频临绝迹,单产逐年下降,但产量仍占海洋捕捞总产量35%。 近海渔场(中海渔场),即水深40至90米以内的渔场,面积约16万多平方公里,是拖网作业和刺钓作业的主要渔场,以捕捞底层经济鱼类为主。由于同沿岸渔场 一样,捕捞强度超过资源再生能力,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比重越来越小。1974年以后渔船单位产量逐年下降,从年均每千瓦产量1. 769吨,降为近几年的0.8吨左右。 外海渔场(深海渔场),即水深90至200米的渔场,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是大型机拖渔船和大型刺钓渔船的主要作业渔场。外海渔场于80年代才开发利用,1991年作业渔船达到3 492艘,产量18.9万吨,占当年海洋捕捞总产量的15.9%。外海渔场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渔场生产变动情况见表4-5-3。 表4-5-3 渔场生产变动情况表
2.作业方式。广东的海洋捕捞作业方式甚多,作业渔具有拖、围、刺、钓、张、敷、抄、地拉、耙刺、掩罩、笼壶、陷井等12类。从生产比重看主要为拖、围、刺、钓、张、敷网等六类。 拖网作业。是广东海洋捕捞的主要方式。它利用渔船的动力或流动拖曳袋形网具,拖捕底层和近底层的鱼虾类。按作业动力分有机轮拖网,机帆拖网和单船拖网,按作业单位分有双船拖网和单船拖网。由于南海北部大陆架渔场,大部分条件适宜拖网作业,因此拖网渔业十分发达。1992年全省机拖网渔船有8 865艘、375 269吨位、908 096千瓦,拖网产量达81万多吨,占海洋捕捞产量63%,主要捕获渔类有:二长棘鲷、鲱鲤、蛇鲻、金线鱼、鱼、四长棘鲷、大眼鲷、马面鲀、带鱼、南鲳、海鳗、蓝圆鲹、鱿鱼、墨鱼。 围网作业。主要捕捞中上层集群性鱼类或岩礁性鱼类。网具有索罟围网、灯光大围网两种。索罟围网一般都采用灯光诱集鱼群后辅之炸鱼炮进行,对资源破坏严重,故1979年已明令禁止。灯光大围网作业主要分布在粤东渔场、台湾浅滩渔场、陆丰甲子渔场,珠江口万山渔场及北部湾渔场,以围捕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集群鱼类为主,60、70年代,围网产量占全省海洋捕捞产量的20%—24%。全省1992年围网作业渔船1 696艘,2 587吨位,56 433千瓦,产量10.3万吨。 刺钓作业。是广东渔民的传统作业,使用一种长带形和网具敷设在海面,拦截鱼虾通道,利用网眼刺挂或网衣缠络而达到渔获目的。主要有流刺、定刺、浮刺、底刺网等。钓业则是利用钓线、钓钩及饵料等引诱捕获吞食上钓的鱼类,主要有延绳钓、手钓、边板钓、竿钓等。刺、钓渔具简单,技术操作方便,多捕优质鱼类,经济效益高。沿海各地都有这种作业,80年代以来,中深海刺钓渔业发展很快。全省1992年刺钓作业渔船共有27 843艘,196 677吨位,489 130千瓦,产量达28.43万吨,占总产量的21.9%。捕捞的鱼类有:海鳗,白鲳,金线鱼,马鲛,马鲅,鲥鱼、海鲶,鳓鱼、鲨鱼,石斑鱼。 张网。多是沿海、沿江渔农在湾口、湾内或岛屿、礁边水流湍急,幼鱼洄游通道上架设的定置渔具,以捕捞小杂鱼毛虾为主,捕捞技术简单,对资源有一定损害,是限制发展的作业。 敷网。是预先敷设在水中,等待、诱集或驱赶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然后将网提出水面而捞取渔获物的渔具。主要捕捞小公鱼、青鳞鱼、圆腹鲱、蓝圆鲹幼鱼,是限制发展的作业。作业方式分类产量变动情况见表4-5-4。 表4-5-4 作业方式分类产量变动情况表
3. 远洋渔业。广东远洋渔业创建于1988年,它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在本省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探索渔业发展新路子的产物。根据中央发展远洋渔业的指示,广东提出了“自力更生,积极慎重,立足近期,着眼长远,以国有渔业企业为骨干,以群众渔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以改造现有渔船为主,新造渔船为辅,渔工贸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的方针,1989年先后成立了广州市远洋渔业公司和广东省远洋渔业公司,自筹资金,建造渔船,并组织群众渔船加入远洋渔业的行列。截至1992年,已派出远洋渔船40艘,到贝劳、西非、密克罗尼西亚等海域作业,年产量2.94万吨,创汇1 764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国有海洋捕捞企业。广东国有海洋捕捞企业,有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广州海洋渔业公司、汕头经济特区海洋渔业公司(1986年改称汕头海洋渔业公司)三家,分别归属于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和广州市、汕头市管理。这些公司是综合性的联合企业,设有海洋捕捞、制冷、冷藏、产品保鲜和加工、船舶修理、网具制造及辅助船队、汽车队等生产部门。这些公司的建立,对开发南海水产资源,发挥现代化渔轮生产的示范作用,维护我国领海权益,供应大中城市及军队水产品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这三家海洋渔业公司有职工4 075人,其中船员2 389人。拥有各种渔业船舶86艘,19 956吨位,36 587千瓦。其中生产渔轮81艘,19 306吨位,35 293千瓦;渔业辅助船5艘。1992年海洋捕捞产量17 722吨。还有日速冻466吨、口制冰600吨,次冷藏罐头250吨和渔轮修造等设施。 5. 渔港建设。广东沿海有大小渔港117个,其中国有渔业基地3个,一级渔港13个,二级渔港16个,三级渔港85个。 国有渔业基地: 湛江远洋渔业基地,广州海洋渔业基地,汕头渔业基地。 根据农业部规定,群众渔港按其服务范围和吞吐能力分为三级: 凡省(区、市)渔船共用或常有外籍渔船停靠,年卸港量二万吨以上的为一级渔港;主要供本省(区、市)渔船使用,年卸港量在一万吨以上,二万吨以下的为二级渔港; 一般属本县(市)渔船停泊,年卸港量在 一万吨以下的为三级渔港。 一级渔港: 博贺、汕尾、海门、企水、崖门、沙堤、东平、闸坡、香洲、甲子、霞山、蛇口、港口。 二级渔港: 澳角、碣石、马宫、达濠、升平、沙扒、溪头、石角、水东、拓林、硇洲、乌石、广海、陈村、后江、澳头。 三级渔港: 新洲、莲花山、新垦、南澳、盐田、沙井、庙湾、万山、桂山、湾仔、荷包、南水、三灶、外伶仃、东澳、担杆、井岸、黄金、矿山、白藤头、三虎、天生河、南门冲口渔业港区、云澳、三百门、海山、达濠、广澳、汕头渔业港区、莱芜、南港、地都、靖海、神泉、资深、横山、三洲、三合窝、大王庙、通明、龙安、乾塘、草潭、江洪、北潭、杨柑、石角、乐民、下六、黄略、龙头沙、营仔、流沙、三吉、海康渔港、外罗、三座、角尾、海安、和安墟、冬松岛、三塘、赤坎仔、山海渔港、捻山、东山、陈村、范港、三门、盐州、遮浪、后门、小漠、湖东、金厢、乌坎、大湖渔业港区、对岸港区、河北、新湾新渔村渔港、先锋、红锋、横门、坦洲、清城渔港。 渔港是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基地。新中国建立前,广东的渔港缺乏整治,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每逢台风季节或危险天气,渔业生产和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起国家拨出专款用于建港,1958年省水产厅成立了渔港建筑工程队(1979年改为广州渔港建设工程公司)。同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定征收渔港建设基金,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进行渔港建设。40多年来,全省累计用于渔港建设的投资2亿多元(其中国家拨款9 897万元),建起了3个国有渔业基地,13个群众渔港(即一级渔港)初步达到中心渔港的水平。这些渔港的航道、航标、锚地、港池、护岸、码头等水中设施和供油、供水、冷冻、冷藏、储运、加工、渔船渔具修造等陆上设施,以及供销、通讯、气象、海上救护和渔业管理机构都比较健全。至1992年,全省渔港已建成码头8 264米,避风塘27宗,外堤(拦沙堤和防浪堤)20 592米,船坞11个,修船位24个。这些工程的完成,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和保障渔船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从全省状况看,渔港建设仍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许多渔港缺乏码头、防浪堤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1992年,还有41个渔港无码头,78个渔港无防浪堤,45个渔港无避风塘,渔港航道淤浅,要等候潮水进出。 6. 港澳流动渔民。港澳流动渔民(以下简称流动渔民)是指同时持有香港或澳门和广东省一个渔港户口的双重户籍的港澳渔民,他们是中国渔民的一部份。 沿革。这一部份渔民祖籍在港澳或久居港、澳,与广东省渔民在同一渔场生产,同一港口生活,自由往来。1952年广东省在接壤香港的宝安县(今深圳)和接壤澳门的中山县的香洲(今珠海)设立海关和进出境口岸,实施边防管理。为照顾历史习惯,广东省于1953年决定吸收香港、澳门渔民到宝安县、珠海县入户;允许已入户的港澳渔民到指定的渔场生产,从而成为这 一部分比较特殊的渔民。流动渔民在广东入户口岸,从过去深圳市的蛇口、盐田、南澳、珠海市的香州、湾仔、桂山、万山、担杆等渔港、现在已扩展到惠州市的澳头、港口,汕尾市的汕尾,阳江市的闸坡、东平、台山市的沙堤等14个渔港。1992年流动渔民有渔船4 600多艘,总功率120多万千瓦(160多万马力),渔民4万多人。 机构和管理。管理机构设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和港澳流动渔民协会两套班子。省和深圳、珠海、惠州、汕尾、阳江、台山市以及惠阳县、惠东县均设立了港澳流动渔民办公室,深圳市蛇口、盐田、南澳,珠海市的香洲、湾仔、担杆、万山、桂山、阳江市的闸坡、东平、台山市的沙堤等渔港,设立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事处,是市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办公室(办事处)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贯彻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查研究,对流动渔民进行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同时省、市、县三级成立流动渔民协会,是政府和流动渔民联络的纽带。各级协会的委员和领导成员主要是流动渔民,由同级流动渔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每四年换届一次。在港澳地区成立有香港渔民互助社,港九渔民联谊会,新界渔民联谊会,西贡渔民互助会和澳门渔民互助会等,流动渔民担任这些组织大多数委员(理事)职务。 流动渔民的经常管理工作主要有三项: 是户籍管理。规定港澳渔民只能到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定的14个渔港中的一个渔港办理申请入户。改变入户渔港,要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入户后在政治上、经济上享受和履行广东省居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二是渔场管理。为了照顾流动渔民的生产,50年代,规定流动渔船只在东至惠东县大星针岩,西至珠海市荷包岛风尾嘴之间的珠江口渔场作业;70年代,由于作业场地过于拥挤,允许其刺钓作业渔船扩大到东至海丰县遮浪角,西至台山市白石角的渔场生产;80年代,取消了限制在珠江口渔场东西两翼一定范围内生产的规定,为流动渔民发展中深海作业提供了条件。三是经济管理。1984年以前,广东省对水产品实行统购包销政策,规定流动渔民要到入户港口交售30%的鱼货,70%销港澳地区。1985年取消水产品统购包销政策后,其渔获物大部分在广东省沿海渔区销售,其中一部分以平均价换购柴油,一部分回港澳销售。在内地卖鱼收入的人民币,不能带往港澳地区,存于广东省内银行,用于补给生产、生活资料。 另一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例会、办班、参观、文体活动等形式,结合流动渔民的实际,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流动渔民是广东省渔民的一部分,坚持实行“政治上一视同仁、经济上适当照顾”的方针,在多方面尽可能给以照顾和优惠。作业渔场给以放宽,每年专项安排供应牌价柴油(1979年起中央确定每年专项供应8万吨),可免税进口船机、零配件及国内供应有困难的物资。由于流动渔民利用国内和港澳两个市场,经济效益高,生产生活都有较大的改变。 生产生活。50年代流动渔民靠风帆船出海生产;60年代实现渔船动力化,几乎都从事海洋捕捞生产;70年代在香港近海网箱养鱼成功,随后扩展到珠江口的海岛港湾从事海水养殖业,走上了以捕为主,捕养并举的道路;80年代发展步伐加快,船均功率已达257千瓦(352马力),不少渔船高达735千瓦(1000马力)以上,渔船一般都用上雷达、对讲机、彩色探渔仪、卫星导航仪、卫星定位仪,海底声纳、卫星云图机,无线电话等先进设备,驾驶实现自动化,船上都有制冷和冷藏设备。生产渔场变化也很大。70年代前,大都在珠江口浅海渔场作业。80年代以来,拖网、刺钓作业渔船多到水深40米以外海域生产,大马力的渔船多到台湾、浙江、西沙、南沙群岛和北部湾等渔场生产。常年在上述渔场生产的渔船约占流动渔船总数的20%以上。 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也不断提高。主机功率367千瓦(500马力)以上的拖网船,正常年景年纯收益约30万港元,主机功率367千瓦以下的拖网船,每年纯收益约20万港元。1979年前相当多的渔民居住家艇上,1991年90%的渔民已在港澳购房上陆定居,有的还在内地购置了房屋。渔民家庭一般都购置了彩电、录像机、电冰箱、空调机、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不少家庭的私有财产超过100万元。 流动渔民素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游击队运送医药、武器、转移伤病员,在解放海南岛和万山群岛的战斗中,出人出船,参加渡海战斗,不少人荣立战功,受到嘉奖;解放后又为祖国经济建设和保卫海边防作出了新的贡献。 ☚ 一、生产水平 (二)海水养殖业 ☛ (一)海洋捕捞业 (一)海洋捕捞业广西海洋捕捞业分为群众捕捞业和国有海洋捕捞企业两大部分,其中群众捕捞业产量占97.5%。经过4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广西海洋捕捞业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束了长期单一近海渔业的历史,开创了拥有近海渔业、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相结合的现代化海洋捕捞业新时期。 ☚ 二、生产水平 1.生产规模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