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海域内水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海域内水文 (一)海域内水文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山东沿海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海浪冬夏差别较大。夏季,半岛南部多东到东南向的涌浪和混合浪,年频率在56%—80%之间,而风浪频率仅为4%—11%,在半岛北部则以东北向风浪为主,频率为18%;冬季,半岛南部风浪增多,偏北向风浪频率在12%—46%之间,东到东南向的涌浪频率减少,约在15%—16%之间,半岛北部偏北向风浪频率为38%,涌浪频率为21%;春秋为过渡季,不论半岛南部还是北部,风、涌浪频率差额不大,一般为11%—23%,最高为27%,最低为5%;年平均波高,半岛南部为0.6—0.9米,北部为0.4—0.6米;各站最大波高在5—8米之间,渤海海峡累年极值波高达8.6米。山东近海的盐度,除黄河口低盐区(12.7‰—13.8‰之间)以外,一般为30‰左右,最大值为32.6‰。水温变化较大,夏季表层水温可达22—29℃,而冬季则降至0.3—4.3℃。山东沿海潮汐类型齐全,黄河口为不正规半日潮,而黄河口以北、以南又为不正规日潮,莱州湾至成山角为不正规半日潮,山东南部则为正规半日潮;潮位逐月变化十分明显,高潮最高水位出现在7—9月,潮高一般在1.17—3.81米之间,历史最高极值水位为4.96米,低潮最低水位出现在1—2月,潮高一般在1.44—3.45米。山东沿海的潮流分为两种形式,离岸较远的开阔海域为旋转流,近岸海湾、河口为往复流;潮流性质,大多数海区为正规半日潮流,少数和个别海区为不正规半日潮流和全日潮流;大部分海区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最大涨潮流在黄河口和成山角附近,可达150厘米/秒,莱州湾、成山角及胶州湾外海为100厘米/秒,其他海区多在25—50厘米/秒之间;余流则随地形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异,渤海南部和黄河口附近流速达33厘米/秒,胶州湾口达330厘米/秒,其他海区仅为5—16厘米/秒。海冰多出现在山东北部沿海,冰期一般是从12月至翌年3月,盛冰期在黄河口附近,固冰宽度可达10公里,厚度0.4米,外缘为流冰区,延伸至10—15米等深线,沿莱州湾向东,冰情逐渐减小,转过成山头至胶州湾沿岸有时出现少量海冰,从胶州湾向南为无冰区。风暴潮在莱州湾西南部和黄河三角州海域发生的次数较多,近百年来大的风暴潮有6次,多发生在4—5月,对黄河三角州和淮北平原影响非常严重,海水浸淹陆地纵深可达几十公里,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形成山东沿海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南部主要是台风,北部主要是寒潮大风和温带气旋。 ☚ 二、海域 (二)海域内海水化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