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植物保护技术引进与合作
南京农业大学与英国自然资源研究所进行合作,用雷达观测研究水稻重要害虫的迁飞规律,阐明了中国褐稻飞虱的越冬范围和迁飞路线,为全国建立联合测报网和制定以抗虫品种为主的防治途径奠定了基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农药方面,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农药如DDT、六六六、波尔多液、有机磷农药等大都由国外引进。80年代以来,除引进新农药外,还对外合作进行农药试验示范。省农药检定所,先后承担美、英、法、日本、联邦德国等30家农药化工公司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性诱剂等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仅1987年,就与国外16家公司协作,在50个试验示范点进行19项新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缩短了国内新农药的开发周期。在杀虫剂方面,引进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速灭杀丁、敌杀死等,为防治棉花、果树、蔬菜等害虫提供了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为停止生产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残留性农药,提供了很好的取代品;在杀菌剂方面,引进阿普隆、百坦、富士1号、速走灵、多氧霉素,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小麦锈病、白粉病、水稻稻瘟病提供了高效的防治药剂,还可用于防治因真菌引起的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病害;在除草剂方面,引进的马歇特、禾大壮,为水稻田除防主要杂草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药剂。阿畏达和伊洛直桑为除防小麦田的野燕麦杂草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剂。
江苏试验成功的植保综合防治技术,引起国外同行的注意。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南亚、东亚8个产稻国,来江苏考察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开展国际协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