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畜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畜牧业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四川畜牧业四川畜牧业的事业单位建设始于30年代初,开始在军队内出现饲养家禽、家畜的饲养场。当时军阀混战,为保证军需,1932年(民国21年)二十四军于重庆磁器口创办四川省中心农事试验场,内设畜牧科; 二十军则设立广安集中畜牧场。两场分别养有波中猪、约克猪、荣昌猪、瑞士奶羊、北京鸭等。当时四川畜禽数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品种低劣,生产率低,兽疫猖厥。1935年川政统一,军阀混战结束。为发展四川畜牧业,1936年(民国25年)3月,成立四川省家畜保育所,配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输入西方畜牧兽医技术,引进国外猪种、兔种、鸡种、羊种,开展杂交改良、兽疫防治以及畜牧、兽医、畜产品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新都、三峡(重庆北碚)、成华(华阳县)、南充等地设立实验区。1938年(民国27年),四川农业机关合并,改组为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省家畜保育所并为该所的畜牧兽医组,仅保留三峡实验区,其余均裁撤。尔后,又设内江猪场、三台畜牧场、松潘绵羊改良场、梓潼防疫站、内江防疫站及兽疫防治队,开展牛瘟和猪丹毒防治、猪兔品种改良与推广、羊毛增产等工作。1942年(民国31年),畜牧兽医组又改组为畜牧改良场与血清制造厂。畜牧改良场下设北碚防疫站,外南、外东两个兽医诊疗室,除继续家畜、家禽杂交改良、繁殖推广、牛瘟防治外,并从事牧草引种栽培。其间由于物价波动渐剧,事业费不能如期核拨,难以维持工作,1948年(民国37年)7月奉令裁员减改,并改组为省农业改进所家畜保育场。除松潘分场撤销外,其余机构亦随之减员,至此四川畜牧业步入低谷。1948年12月,家畜保育场与农林部华西兽疫防治处共同办理川康兽疫防治与血清制造事宜,并成立兽疫防治督导团。1949年底四川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 ☚ 一、发展历程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畜牧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