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革农技推广手段
1. 推行农业技术承包责任制。浙江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8月8日批转浙江省农业厅《关于试行农业技术责任制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搞好试点、总结经验,积极地、有领导地推行农业技术责任制。最初在绍兴、丽水、缙云、黄岩、桐乡、天台、象山、庆元、上虞等县试点,1982年发展到881个试点,技术承包面积达8 000多公顷,参加技术承包的农技干部和农民技术员有1 102人。1983年,全省参加农业技术承包的农技人员有5 773人,共建立各种技术承包点3 319个,承包面积达764万亩。主要形式有三种:
❶定产定酬技术承包责任制;
❷联产提成技术承包责任制;
❸联产联效技术承包责任制。技术承包的主要内容,从粮食作物技术承包,发展到经济作物、家畜家禽、农业机械技术承包;从植保、制种技术承包,发展到改土、施肥、育秧、机耕、灌溉以及特产、畜禽等专业技术承包。
1987年以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围绕“丰收计划”和吨粮田工程建设,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集团承包,采取“四提供”(即提供良种、化肥、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二确保”(即确保在前三年平均产量基础上每亩增产7%、增收10%)、“一提取”(即达到指标的,向农户提取每亩0.5—1元技术服务费),把推广适用技术与承包双方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浙江省推行农业技术承包责任制取得明显的成效,据1992年5月的不完全统计,全省有1 774名农技推广人员,承包63. 3千公顷粮食作物,共增产粮食2 490万公斤,增加效益2 726万元。
2.推行全程配套服务。从1985年开始,浙江省各级农技推广组织把长期以来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广农业技术的形式,改革为技术推广与经营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并从过去单一的产中服务,转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例如龙游县各级农技推广组织,在1990年搞了6. 67千公顷技术承包,产前为农民提供良种、化肥和技术培训;产中为农民提供技术资料和技术指导;产后为农民提供产品购销和咨询服务.不仅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产5%,而且使农户节约成本3%—5%。又如1986年苍南县86个区乡农技推广组织在产前为农民提供杂交水稻种子21. 7万公斤,化肥3 050吨,农用柴油733吨,农机具3 345件;产中为农民提供地膜育秧等科技成果11项,并帮助搞好技术承包;产后为农民收购代销蘑菇16. 9万公斤,解除了农民在发展商品生产中的后顾之忧。
3. 兴办经济实体。浙江省农技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起步于1984年,不少县和县以下农技推广组织,本着“立足推广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推广”的原则,积极兴办经济实体。经济实体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❶以推广适用先进技术为目标,开展有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实体。主要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为农民提供农技、农资、植保、农机、代耕以及资金调剂服务和商品流通服务;
❷以技物结合为特征,经营农用生产资料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型经济实体。主要围绕农技推广,经营良种、良苗、良畜、良禽、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农机具等农用生产资料;
❸以名特优新产品基地为依托,产销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型经济实体。主要从农村、农业和农民实际需求出发,代购代销各种农副产品以及经销各种为农民服务的生活资料。据1992年5月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技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526个 (其中县级100个、乡 (镇)级426个),拥有固定资产8 497万元,自有流动资金5 749万元。1991年经营总额3. 51亿元,全年纯利润1 4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