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利用特点
新疆是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投入了大量的劳力、物力和财力,为治理春旱、夏洪、盐碱3害,解决农业、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建设了一大批灌溉、防洪、治碱、供水和发电工程。计建成水库477座,总库容59亿多立方米;引水渠首417座,引水能力6 000多立方米/秒;各级灌溉渠道总长30.59万公里,其中防渗渠道6.42万公里;新建和整修各类堤防4 260公里。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为工农业生产用水提供了基本保证。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下水开采率低。新疆1995年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48.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99亿立方米,地下水24亿立方米,还有13亿立方米为城镇工矿企业自备用水(自备水源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占总利用水量的92%。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程度看,地表水较高,利用量已达到全疆地表水总径流量的50%以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河流都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向心水系上,若扣除生态环境的用水后,在两大盆地内可供继续开发利用的河流与水量已不是很多。而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还比较低,仅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10%左右,开发潜力很大。
2.农业用水比重大,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比重小。据调查分析,目前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98.5%,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占1.5%。随着改革开放,新疆工业特别是石油开发及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农业用水比例呈下降趋势。以乌鲁木齐为例,1980年农业用水占82%,1985年为79%,1990年为76%。
3.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40多年来,新疆耕地面积增加了近200万公顷,使5万多平方公里荒漠生态改变为绿洲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达6. 4%。1949年绿洲面积约1. 3万平方公里,现已达到近7万平方公里。形成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等一批新型的垦区,成为稳产高产的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和相当规模的工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打破了过去低功能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了新的人工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了环境承载力,增强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开发利用难度大。新疆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衡,与国民经济各业年内用水过程不吻合,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需要具有较高的水资源调控能力及修建一些远距离引水工程。由于新疆河流纵坡大,河流两岸植被覆盖差,汛期河流泥沙多,河床变迁剧烈,因而给引水带来较大的困难,也增加了引水工程的投资。
5. 利用效益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处于较低水平。毛灌溉定额全国为660立方米/亩,新疆为876立方米/亩;万元产值耗水量全国573立方米,新疆1 354立方米;每公斤粮耗水量全国为2.0立方米,新疆3. 5立方米;渠系利用系数全国为0. 55,新疆为0.41; 工业用水重复率全国为25%,新疆12%。
主要原因是:
❶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与统一管理;
❷水价政策不落实,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水费价格,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或不配套,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❸大中型河流上缺少控制性的调蓄工程,水土资源没有实现有效平衡,造成枯水期缺水,洪水期浪费水的状况;
❹基层水利职工队伍技术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