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综合标准化
小麦是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从1974年,省科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研究推广协作组,经过努力,研究总结出河南小麦生长发育的三大规律,划分了10个生态类型区,筛选出各类型区的适宜品种,研究出了十套技术规程,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技术的规范化,从1974—1984年河南省小麦单产由每亩114公斤提高到248公斤,总产由64亿公斤提高到165亿公斤。为了使小麦高、稳、优、低这项先进的科研成果得到更快的推广应用,1985年在开展小麦品种标准化的基础上开展了小麦综合标准化工作。由省标准局会同有关单位,以原协作组的同志为主成立了“小麦高、稳、优、低生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起草小组,落实了人员和起草计划,依次写出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并通过函审的方式进行了审定,于1986年12月由河南省标准局批准发布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小麦高稳优低生产技术规程,共包括11个标准:
❶小麦的基本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指标;
❷豫东北低洼盐碱地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❸豫东北风沙干旱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❹沿黄平原灌溉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❺东部冲积平原潮土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❻豫中南、西南沙姜黑土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❼豫南多湿稻茬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❽西部丘陵旱作物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❾豫西岗坡丘陵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
❿西部山地生态类型麦区生产技术;(11)沿黄平原灌溉稻茬生态类型区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