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小水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小水电

(一)小水电

1. 资源量。按水电部门的规定,装机在2.5万千瓦以下的列为小水电。全省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量为51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00亿千瓦小时,折合标煤840万吨。
2.分布状况。四川小水电资源的地域分布状况是西多东少。西部地区小水电资源占60%以上,东部地区不到40%。小水电资源分布点多面广,几乎各地县都有分布,可开发量超过1万千瓦的县市达120多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0%,且开发条件一般较好。四川省小水电资源按河系及流域可分为西部山区、盆地地区和盆地边缘三大不同地区和类型。
西部山区:境内地广人稀,峰峦重迭,主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且支流众多。可供开发的小水电资源达300余万千瓦,约占全省小水电资源的60%,其中不少中小河流或河段的落差集中,流量大,适宜建设高水头引水式小水电站。
盆地地区:是四川省经济发达地区,境内主要有长江、岷江中下游、沱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河流水流平缓,流量大,落差小,一般宜结合航运、灌溉等建设低水头径流式发电站。
盆地边缘地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岷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河上游,金沙江、大渡河、青衣江、白龙河、乌江等河下游;长江南岸及重庆以下长江中小支流。这些河流的水量充沛、水头集中,水源位量高,非常有利于小水电资源的开发。
3.开发特点
❶点多面广。四川省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90%集中在盆周边缘的经济发达地区。在120多个县市中,分布了可装机在1万-2.5万千瓦的电站160多处;500千瓦以下的电源点几乎每条河流均有分布。这种分布状况,有利于小水电资源的开发;
❷淹没损失小,工程量小,造价低。由于各河流大多具有落差较大、水头集中、水量充沛等条件,因而多数小水电电源点一般都具有土石方工程量小,淹没损失小,施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这是四川省小水电开发利用的一大优势;
❸经济效益明显,开发潜力大。据调查,全省小水电每1千瓦小时电所创造的工农业产值一般为2—3元。经济发展较快的大邑县达3.96元。据1986年资料,全省纳入地县电力企业管理的小水电,平均千瓦税利为199元,资金税利率为10%,其社会经济效益明显。1990年全省中、小水电站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1%,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小水电开发利用率已达80%-95%,可见四川省小水电资源开发程度还低,开发潜力很大。

☚ 一、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和开发条件   (二)小煤矿 ☛

(一)小水电

(一)小水电

广东小水电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到规范化建设; 从单站独立运行,到联网运行; 从解决数户人家照明,到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建设农村电气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办示范点阶段(1950—1959年)。实行以“社队为主、自力更生为主、小型为主”的办电方针。1950年,兴宁县首先建成七层水电站,装机115千瓦。1955年,广东省派出28名技术干部到福建省参加水电部举办的小水电技术训练班。1956年省水电厅设立水力发电科,指导全省小水电建设,通过培训骨干,办点示范,到1959年共建成小水电站643座,装机1. 4万千瓦,平均每座22千瓦。技术设备方面,由于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困难,资金短缺,采取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办法,多用木制或铁木结合的水轮机,压力管则有的用木管代替,用铁线代输电线,电站运行均采用手动操作,单站运行,就近供电。顺德县还利用潮水涨落建成20多座潮汐发电站,曾在国内外引起重视。
2. 起步发展阶段(1960—1969年)。贯彻“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地方和群众力量,国家资助一些贷款。60年代初期,全省农电工作重点转向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的电力排灌工程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小水电建设工作一直未停,并稍有加快。到1969年,全省已拥有小水电站3 570座,装机11万千瓦,平均每年投产近1万千瓦。有的电站规模已超过1000千瓦,有些地方已由单站运行发展为数站联网运行,供电性质也由单一的生活照明发展为动力加工。初步显示了小水电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大力发展阶段(1970—1979年)。实行“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政策,促进了小水电的发展。为了加强对小水电建设的领导,广东省成立了小水电会战领导小组,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提出设备以地方制造为主的措施,组织机械制造加工部门,立足本省成套生产小水电设备,发动县、社、队三级办电,资金投入实行以电养电,国家补助20%(每千瓦150元); 在大小电网关系上,制订了保护小水电供电区的并网办法等等。使70年代的小水电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79年,全省累计建成小水电站86.5万千瓦,10年共新增75. 5万千瓦,平均每年投产7. 55万千瓦。在此期间,小水电不仅装机容量迅速增长,而且还建成一些规模较大的骨干电站,单机容量已达3 000千瓦,单站总装机容量也达1.2万千瓦,并架设了以35千伏线路为干线的县电网,因此,小水电已不限于就近供农村用电,还可远距离输送至县城供工业用电。
4. 迅速发展阶段(1980—1991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实行了多级办电、多方集资办电的政策措施,小水电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在“六五”期间共投产51.4万千瓦,平均每年投产10.2万千瓦。广东连续五年获得5个全国第一: 即当投产装机容量最多,拥有装机最多,发电量最多,全年发电量超亿千瓦时的县最多,装机容量超万千瓦的县最多。“七五”期间又投产40.5万千瓦,平均每年投产8.1万千瓦。由于供用电负荷迅速增长,还大力进行输变电配套工程建设。同时增加了110千伏电压等级,各县都形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以35千伏线路为干线的县电网,解决了过去送电“卡脖子”的情况。到1991年,全省共拥有高压线路5.08万公里,低压线路11.4万公里,供电变压器总量211.46万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容量297.29万千伏安。全省联网的电站已达到95.3%,其中直接联省网的50.2万千瓦,联市县电网的有131.1万千瓦,仅剩9万千瓦尚未联大网,只占4.7%。为了调动建设小水电的积极性,省政府决定对县办小水电建设的贷款给予定额贴息补助,电站每千瓦贴息250元,35千伏输变电按工程费贴息10%,水库按工程费贴息15%,并先后4次对小水电上网的电价进行调整,增强了小水电的还贷能力。并对小水电建设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集资办电,吸引华侨、外资入股兴建小水电。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多方集资办电的局面。1991年,全省小水电在建规模达23.45万千瓦,全省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县达41个,年发电量超亿千瓦时的县有16个。小水电已从过去单纯供照明和粮食加工用电,发展到为乡镇工业和县办工业供电,并成为农村电气化的主要电源。

☚ 一、农村电力   (二)小火电 ☛
000118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