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家畜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家畜类

(一)家畜类

1.生猪。云南猪的品种按我国地方猪种类型划分,约可分9个类型,其中主要的4个类型为:
❶华南型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南,海拔1 300米以下地区,体型分大、小两种,毛色多为黑色,特点是早熟易肥,骨细膘厚,肉质细嫩,屠宰率较高,但繁殖力较低,滇南小耳猪即属此类型。
❷西南型分布于滇中、滇北广大地区,毛色全黑为多,特点是体质健壮,耐粗饲,肫脂力强,肉质好,撒坝猪即属此型。
❸高原型主产于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体型有大、中、小型3种,身体健壮,心肺发达,抗逆力强,适宜于高山多变气候和寒冷环境,可放牧、耐粗饲、肉质好、但屠宰率较低,属小型晚熟种,迪庆藏猪是典型的猪种。
❹华南、高原过渡型,主要分布于华南型与高原型交接区,属小型山地放牧猪种,明光猪即属此型。
(1)大河猪。主产区在富源县的大河、营上一带,曲靖市各县(区)及昆明、玉溪、开远、蒙自、个旧、建水、东川等地均有分布,分布面达30余个县(市)。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体型有大、中、小三型,耐粗饲、抗逆力强、适应性强,但经济成熟晚,生长慢,繁殖力低。1976年测定活重186千克,屠宰率76.7%。
(2)撒坝猪。主产区为禄劝、武定、南华、禄丰、姚安、大姚、双柏等县,昆明市的富民县、安宁市也有分布。1980年统计有118万头。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抗逆性强,肉质佳美,但繁殖率、屠宰率均较低。屠宰率小型70%、中型65.8%、大型62%~66%。
(3)保山猪。产于保山、施甸、昌宁、腾冲、龙陵、梁河等县(市)。1980年统计有90万头,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体型分三型:大骨猪体型大、成熟晚;细骨猪体型小、成熟早;二浪子猪介于大骨猪和细骨猪之间。1980年测定大骨成年猪屠宰率69.2%,细骨猪71%,二浪子猪68.2%。
(4)滇南小耳猪。主产于北热带、南亚热带的低热地区,分布于德宏州、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州及元阳、金平、绿春、河口、麻栗坡、马关、西畴、富宁、元江、新平等县。毛色有纯黑、六白、黑白花、棕色,体型分大、中、小三型,特点是耐湿热、边长边肥、皮薄骨细、屠宰率高、肉质细嫩、抗逆力强、遗传性稳定、胆小、性野、耐粗饲。屠宰测定平均活重59.41千克,屠宰率68.26%。
(5) 明光小耳猪。产于腾冲,约有3万头。毛色有黑色、六白,具有早熟易肥、肉质好、耐粗饲、抗逆力强等特点。屠宰测定平均活重50千克,屠宰率69.4%。
(6) 迪庆藏猪。产于滇西北,被毛多为黑色,特点是耐高寒、抗逆力强、耐粗饲、肉质好。屠宰测定活重53.39~107.7千克,屠宰率65.9%~69.36%。
2.黄牛。云南黄牛可分为华南型、高原型、西南山地型。华南型属役、肉、乳兼用型,具有耐湿、耐热等特点,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南部边缘和东南一带23个县,地方品种有文山牛、德宏牛、阿佤山牛、西双版纳牛、临沧牛等。高原型体型偏小,多用于挤奶,分布于滇西北海拔2800米以上高寒山区及附近地区。西南山地型体型偏小,行动敏捷,善于爬坡,属役、肉兼用型,分布于海拔1000~3000米之间的山区和半山区,地方品种有昭通牛、沾益牛、新平牛、更戛牛、丽江牛、石屏牛、邓川牛、楚雄牛、怒江牛等。
(1) 文山黄牛。是役、肉兼用优良品种,主产区在广南和富宁2县,分布于砚山、丘北、西畴、马关、麻栗坡、文山等县,1980年统计有30余万头。文山黄牛体质结实,力大耐劳、性温顺、耐粗饲、抗役能力较好,用4头普通公牛役作6小时,可耕地0.16公顷。屠宰率47.01%。
(2) 昭通黄牛。分布于昭通地区11个县(市),以镇雄、彝良、巧家3县最多。体质结实、行动敏捷、耐粗饲抗病、耐寒、耐湿、生活力强,挽力测定,黑色黏土单铧犁和白沙泥土八寸步犁,平均挽力96.67千克。
(3) 迪庆黄牛。分布于迪庆州海拔2 800~3 300米高寒山区,1980年统计有58 768头,属高原型黄牛。体型小耐粗饲耐寒,2头阉牛日耕地0.2公顷,母牛奶期220~250天,产奶除供犊牛外产416~480千克,屠宰测定公牛46.33%,母牛54.66%。
(4) 邓川牛。主产于洱源县邓川、江尾、右所,是大理州地方奶牛良种,1980年统计有4万头,分布于洱源、鹤庆、大理、剑川、弥渡、祥云等县(市)。母牛305天产奶838.3±276.76千克,公牛屠宰率46.4%,母牛37.8%。
(5) 黑白花奶牛。为20世纪30年代引进饲养,分布于昆明市郊,1981年统计有3 248头,1981年平均每头母牛产奶量为3 807千克。
(6) 云南瘤牛。又名高峰牛,是热带、亚热带的优良种,主产于瑞丽、潞西、畹町等地。瘤牛性温顺,具极好的耐热耐苦能力,能抗蝉螨、牛皮蝇等寄生虫,对某些传染病也有抗性,4~12岁单牛犁地每天6小时,犁0.16公顷,壮阉牛屠宰率52.3%。
(7) 大额牛。产于贡山县独龙江一带,是半野生半家饲的珍贵品种,攀登力强,一般未役使,多作食用。
(8) 中甸牦牛。主产于中甸、德钦县海拔3 000米以上高寒区,1980年统计有牦牛26 175头,犏牛28 343头。牦牛耐粗饲耐寒,采食力强,抗病力强,母牦牛年挤奶202~216千克,母犏牛挤奶529~575千克,屠宰率公、母、阉平均47.83%。
3.水牛。云南水牛属山区沼地型役用牛,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水牛分布于滇西南北回归线以北、横断山脉南段、澜沧江以西,约有39万~40万头,公牛体重500~600千克,母牛体重450~500千克,代表性地方良种是德宏水牛。中型水牛分布在滇南、滇中、滇东北一线,体重400~500千克,约有50万头,代表性地方品种是盐津水牛。小型水牛分布在云南高原南缘、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亚热带,代表性地方品种是滇东南水牛,约有100万头,体重300~400千克。
(1) 德宏水牛。潞西、陇川、盈江、耿马、镇康等县(市)为重点产区,分布于德宏州、临沧地区、保山地区,1980年统计有38.94万头。德宏水牛体格高大、繁殖力较强、性情温顺、耐粗饲、抗病使役力强,最大挽力240~400千克,正常挽力140~187千克,阉牛屠宰率46.1%。
(2) 盐津水牛。主产区为盐津、威信两县,分布于昭通地区及曲靖市部分县,1980年统计昭通地区有45 251头。盐津水牛适应性强,公牛正常挽力135千克,最大挽力366.7千克,阉牛正常挽力120千克,最大挽力366千克。
(3) 滇东南水牛。主产区为红河、绿春、元阳、金平、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富宁等县,文山州、曲靖和玉溪市也有分布,1980年主产区有22.3万头。滇东南水牛体型较小,性情温顺、役用力较好,繁殖力、抗病力、适应性均较强,阉牛每小时犁水田0.017~0.04公顷,母牛每小时犁水田0.022公顷。
4.绵羊。云南绵羊属短瘦尾、山地型粗毛羊,分布于北纬23°~29°15′,东经97°39′~106°12′,海拔1500~4000米的地区,毛色有黑、白两种。
(1) 腾冲绵羊。产于腾冲县,属藏系山地粗毛羊。体大,成年公羊屠宰率43.28%,成年母羊40.53%,大群累计年产毛1.28千克。
(2) 昭通绵羊。主产于昭通地区,数量占全省绵羊的1/4,属藏系短毛山地型粗毛羊。1974年测上等膘力羯羊屠宰率47.52%,马楠羊年产毛1~1.5千克,大山包羊年产毛0.81~1.3千克。
(3)丽江绵羊。主产于丽江县,属藏系短毛型粗毛羊。年均产毛0.649千克,下膘成年公羊屠宰率42.02%,成年母羊43.95%,成年羯羊上、中、下等膘平均屠宰率43.95%。
(4)宁蒗黑绵羊。主产于宁蒗县,1979年调查有11万只,宁蒗有7万只,分大型(纠永型)和小型(鼻永型)两种。1979年测定纠永型成年母羊屠宰率49.55%,成年羯羊53.45%,母羊41.03,羯羊41.75%,成年公羊剪毛量0.82千克,成年母羊0.57千克。
5.山羊。山羊是适应外界环境很强的家畜,分布于全省。分长毛、短毛两种,短毛型是云南的主体山羊,分有角和无角两种,长毛型又称蓑衣毛型、狮子型,分全身长毛与体躯长毛。
(1)圭山山羊(路南乳山羊)。主产于石林县,1980年统计有20万只。母羊泌乳期5~6个月,产奶45~90千克,屠宰率为40.6%~44.3%。
(2)龙陵山羊。又称龙陵黄山羊,主产于龙陵县龙新等5个乡,1980年统计有2.5万只。分大小两种,屠宰测定羯羊53.55%,中等母羊46.79%,母羊挤奶143日,日均产奶0.245千克。
(3)昭通山羊。产于巧家等7县,总数约35.37万只,巧家占34.48%,2岁半屠宰率57.26%。
(4)云岭山羊。主产于云南境内云岭山系及哀牢山、无量山、乌蒙山延伸地区,1980年统计有516.40万只,是全省山羊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良种。大理州测定成年羯羊屠宰率47.4%;双柏测定成年公羊屠宰率最高达53.5%。
(5) 临沧长毛山羊。1980年畜禽资源普查时发现,因其毛长,定名为临沧长毛山羊,临沧地区共有5 000只。99%以上为黑色,全身披长毛,公、母羊均长有又长又大的弯角。
(6)马关无角山羊。主产于马关县,西畴等县也有分布,总数约2 000余只。主要特点是繁殖率高,成熟早,母羊3月龄即可受胎。
6.马。云南马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空气干燥、日照强的山区和高寒山区,历来是山区重要的运载工具,分为六个类群和一个培育种。
(1)大理马。也称滇马,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古老马种,产地为滇中高原西部横断山系东缘地区,分布于大理州。大理马矮小精干,吃苦耐劳善走山路,可驮重65千克,日行30千米;单马车挽重300~350千克,可日行30千米,连续作业15天。
(2)腾冲马。产于腾冲县,1980年统计有16 734匹。成年公马体高121厘米,成年母马高117厘米,能适应山区不同的环境,富持久力,驮载80~100千克,日行6~8小时行程30公里,可持续工作10~15天。
(3)中甸马。属高原小型山地马,是一个古老品种,主产区在海拔3 200米以上的大中甸等4个乡,分布于迪庆州3个县,是该地区特有的优良马种。运动灵活,善走崎岖小路、持久力强,在高原地区,驮重60千克,日行30千米,可持续5个月(间有休息)。
(4)永宁藏马。是以游牧方式保存下来的古老良种,藏马中的优秀类群,长期以来在宁蒗、中甸等地自群繁育,很少受外血影响,遗传性稳定。1980年统计共有4 000余匹。耐粗饲富持久力,体大敦实,善走山路,驮载50~70千克,可日行40~50千米。
(5)乌蒙马。产于昭通等12县(市),是当地马的优秀类群,1980年统计有114 000匹。公马平均体高110.9厘米,善走山路、夜路、陡坡,长途驮载公马能驮60~70千克,母马40~60千克,日行30千米。
(6)文山马。分布于文山州各地,是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马种的典型代表。抗炎热潮湿,持久力强,一般山路短途驮运69~119千克,8小时行程35千米。
(7)新丽江马。产于丽江等5县,是引用国外良种与本地马杂交育成的过渡型马种。灵活温顺、持久力好、适应性强,驮重80千克可日行50千米。
(8)云南驴。主产于祥云等5县,全省各地干热地区都有分布,1980年统计总数14.31万匹。成年驴一般体高100厘米以下,亦有65厘米高的,抗病力强、易管理、耐粗饲、适应性良好,成年驴一般驮载50~70千克,日行30千米。

☚ 三、畜、禽、蜂品种及饲料资源   (二)家禽类 ☛

(一)家畜类

(一)家畜类

1. 生猪。
(1) 大花白猪。主要分布于省内北部和中部地区的42个县、市,曾推广到广西、山西、黑龙江等省区。
大花白猪体型中等,毛色为黑白花,头部和臀部有大块黑斑,腹部、四肢为白色,背腰较宽,腹部较大,以产于顺德、番禺体型较大的粤中品系为代表,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33. 3公斤,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10.8公斤。在一般的饲养条件下,肉种每月增重可达8. 6公斤,屠宰率68.66%。大花白猪属华中型猪种,适应高温多湿环境,早熟易肥,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好,肉味鲜美,繁殖力高,利用年限长,耐粗饲,是国内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
(2)广东小耳花猪。由黄塘猪、塘㙍猪、中垌猪、桂圩猪、罗镜猪、新兴猪和流沙猪合并,于1983年统称为广东小耳花猪。其原产地为本省西江以南和粤西一带,已分布于省内34个县和广西等地。作为省内优良猪种,它具有耐粗饲,繁殖性能好(早熟、产仔多),适应性强、易肥、肉鲜美、肌肉纤维细嫩。不足之处是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背腰凹,腹拖地。
(3)蓝塘猪。蓝塘猪原产地位于紫金县蓝塘镇一带,省内30多个市、县均有饲养,蓝塘猪早熟易肥,皮薄肉嫩,温驯易养,杂交优势显著,耐长途运输,深受群众欢迎。不足之处是繁殖性能一般,脂肪比例较高。
(4)广东黑猪。广东黑猪分布于粤东惠阳、潮安、饶平等10余个县,具有屠宰率较高(约70%),肉质鲜美细嫩、皮薄、瘦肉较多等特点。尤以惠阳黑猪烧乳猪品质上佳,故乳猪出口香港等地,历史上享有声誉。同时,具有利用年限较长,耐粗饲、母性好,抗病力强等优点。不足之处是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不高,体型较小。
(5)引进猪种。本省引进的猪种有杜洛克(美国)猪,主要用于三元杂交出口商品猪的终端父系;长白公猪(丹麦、瑞典、美国),主要用于与本地猪杂交作父系。在用于出口商品猪三元杂交时,作第一母系或父系;大约克猪(英国、丹麦)用于出口商品猪三元杂交时,作第一父系或母系;迪卡猪(美国),是瘦肉型杂交配套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但肉质较差,种猪售价高。
目前,本省养猪业已从养猪积肥和储钱式的副业生产,逐步向提供肉食和出口的商品生产转变;从分散饲养向规模饲养转变;从传统的饲养方式向科学化的饲养方式转变。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品种改良选育工作,改进饲养管理,提高猪的瘦肉率、出栏率、商品率。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强兽医防疫、检疫,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2.水、黄牛。
(1)水牛。本省水牛良种有兴隆水牛、徐闻水牛。根据本省水牛的来源、体型、外貌、劳役性能,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等特点,一般认为本省水牛同属一个品种,是我国沼泽类型水牛之一。兴隆水牛体型较大且与徐闻水牛交往密切,故一般以兴隆水牛为代表。兴隆水牛体质健壮,繁殖力较高,适应性强,役用性能好,性情温驯,一般以役用为主。抗病力强,耐粗饲、喜浴水,易于饲养管理。
(2)黄牛。本省黄牛良种主要有雷琼黄牛。主产于雷州半岛的徐闻、海康、遂溪等地,多用于耕作和运输。在饲养管理上,以终年放牧为主。如在驶役繁忙及冬季期间,有补喂青草、甘蔗尾、甘茨或精饲料的习惯,抗病力强,但体型较小,产肉量和泌乳量低。
(3)奶牛。本省奶牛是引进的外来品种,主要集中在广州及其它中小城市附近的国营及集体所有制奶牛场。近年来,个体户及专业户的奶牛业也有较大发展。建国前已引入黑白花奶牛,但数量较少。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黑白花奶牛提纯复壮及杂交改良工作,并先后从荷兰引进乳肉兼用型黑白花奶牛。近年来,还向加拿大、丹麦、新西兰等国引进高产奶牛4 000头,美国荷斯坦种公牛12头及冷冻精液。其中,新西兰黑白花奶牛比较适宜广东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奶量稳定,采食量少,疾病少,在深圳光明华侨农场饲养,前景看好。此外,美国荷斯坦奶牛和加拿大黑白花奶牛的奶量也较高。丹麦引进的黑白花奶牛在广州燕塘农场产奶量表现一般。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养牛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放开耕牛政策,允许私人养牛,自由买卖,农民的养牛热情更高。同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与本地良种进行杂交繁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牛的品种选育,扩大良种覆盖率,搞好提纯复壮,改良现有牛群;发展役乳兼用,肉乳兼用牛及抓好水牛的综合利用,开创养牛业的新局面。
3.羊。广东养羊不多,品种单一,现在所饲养的主要是雷州山羊。雷州山羊是一个以产肉和板皮为主的地方良种,原产于雷州半岛一带,以徐闻县为主产区。雷州山羊是省内群体数量较大的一个地方良种,经过长期培育,能适应广东高温多湿的自然条件,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多作为肉用商品羊。徐闻县群众多把公羊阉割后育肥屠宰,雷州山羊瘦肉多,脂肪少,膻味少,营养丰富,味美多汁。且板皮质地优良。今后,应通过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其活重和生产性能,使其向优质奶、肉、皮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兔。本省地方兔种主要供食用及制皮毛,曾先后引进法系与德系长毛兔。70年代以来,以发展长毛兔为主。同时,引进新西兰兔,加尼福尼亚兔,口本大耳兔,青紫兰兔,美国皮肉兼用的彩獭兔等。90年代以发展肉用兔为主。省畜牧局引进“塞北兔”在丰顺、大埔等山区县饲养。

☚ 三、畜、禽品种资源   (二)家禽类 ☛
000117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