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坚持政策、投入和科技“三位一体”,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
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稳定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菜等总量基本稳定。提出不准抛荒和不准占用粮田扩桑、挖鱼池等要求,全面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并从江苏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实施广度开发和深度开发相结合,挖掘增产潜力,大力组织复垦开荒。1990年以来,全省复垦增加耕地20. 67千公顷,开垦宜农荒地36. 67千公顷,改造中低产田400千公顷,建设吨粮田400多千公顷,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做到粮食等大宗农副产品基本供需平衡;
❷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单产水平。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统一供种率达70%以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50%。1995年,全省粳稻面积占稻谷播种面积的64.0%; 粮、棉亩产比1990年分别增长6. 1%和7%;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农业商品率由 1990的 48.3%提高到 1995年的52.8%,牧业商品率由76. 7%提高到78. 6%;
❸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近年来,除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外,还建立了全社会共建农业的投入机制。全省各级财政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预算内农业支出逐步增加。每年筹集乡镇企业建农资金5亿元左右,防洪保安基金4亿多元,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基金5 000万元,农业技术改进费3 000万元左右,利用世界银行贷款6 000万元;
❹实行分类指导,发挥区域优势。徐、淮、盐、连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吨粮田,已经成为江苏新的最大的商品粮棉基地,粮棉油产量已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苏南依靠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强化了农业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探索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