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围涂造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围涂造地

(一) 围涂造地

上海地区围涂造地历史悠久。唐代开元以前,已经在月浦、江湾、北蔡、周浦、下沙、航头、青村一线修筑捍海塘堤,开元元年(713年)重筑。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到至和元年(1054年),华亭知县吴及主持修筑“内捍海塘”,墓志铭称其“在华亭缘海筑堤百余里,得美田万余顷,岁出谷数十万斛,民于今食其利。”
自东晋以后杭州湾北岸开始往后退缩,王盘山首先沦入海中。至南宋淳熙后期(公元12世纪80年代),大小金山先后沦为海中孤岛。此后,岸线继续后退,直至清代前期修建金山大石塘以后,才趋于稳定,前后共坍进20公里。16世纪后期,长江口南岸向内坍进。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老宝山城尽坍江中;清雍正十年(1732年),黄窑镇亦全坍江中。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筑外捍海塘九千二百余丈,即今川沙、南汇两县沿海,也名备塘,俗名小护塘(为钦公塘前身)。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对外捍海塘重修加固,易名钦公塘。钦公塘北起川沙南跄口,南经川沙县合庆、蔡路、江镇、施湾,南汇县城、黄路,至奉贤四团附近接里护塘,此一线为当时的海岸线。以后,在此线以东,又涨出大片土地,并相继修筑了川沙的老圩塘、陈公塘和新圩塘。当时滩涂围垦开发规模较小,一般都由地方权势人物或地方团体雇工筑堤围圩。新中国成立后,对始建于1906年的李公塘(包括后筑的袁公塘、预备塘、新圩塘、王公塘、陈公塘、彭公塘)进行整修加固,改称人民塘。人民塘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陆地岸线的基本形状。
1954—1996年,在上海沿海滩涂上共围得土地7.33万公顷。1954年,江苏省农林厅投资围垦滩涂,创办国营奉贤机耕农场。1955年,上海市劳动局以工代赈,组织市民参与该场的扩建。1956年,崇明县围垦826.67公顷土地,民办公助,土地权属国家,使用权属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1957年,长兴、横沙两岛围垦1 333.33公顷,政府贷款。1960年,为增加上海市区农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组织大规模围垦。是年9月,成立以副市长宋日昌为总指挥的上海市围垦总指挥部,市区各区和市属各局划片在崇明岛、长兴岛和奉贤县围垦滩涂,兴办畜牧场。3万人参加围垦。至1961年5月,围垦土地2万多公顷,建立16个畜牧场。1963年合并为15个国有农场。上海警备区和东海舰队,在崇明岛围垦2 500公顷,建成部队农场。到1965年,围涂造地2.94万公顷。
20世纪70年代,国家、集体继续进行较大规模围垦。为安置城市知识青年,1973年冬,市革命委员会投资在奉贤、南汇等县围垦土地5 400公顷,扩建国营农场。沿海地区集体单位先后围垦土地8 900公顷。1974年冬,又兴筑团结塘、胜利塘。为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围垦1 106.67公顷。1966—1977年,围涂造地2.09万公顷。至此,高程4米以上滩涂基本被围垦。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加强促淤。种植芦苇、蔗草、互花米草等,以植被促淤。1979—1982年投资440万元,在崇明岛团结沙与东旺沙建成锁坝堵泓工程促淤,至1986年,泓道全面淤积,堆高到平均高潮位以上,面积约2 000公顷,两沙连片。1985年初,市政府拨3 000万元作为围垦专项资金。1978—1986年全市共围涂造地8 333.33公顷。1987年,市政府开征占用耕地土地垦复费,用作围垦造地基金。1989年,投资600万元,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县漕泾边滩用抛石顺坝和丁坝促淤,半年中边滩向海延伸500~700米,淤积泥沙46万立方米。1990年6月,重点围垦崇明东滩(团结沙、东旺沙),两沙分别围垦土地1 866.67公顷和4 400公顷。1993年,围垦金山县漕泾促淤形成的滩涂150公顷。1995年,上海华谊(集团)总公司、上海市水利局承建在杭州湾北岸漕泾围涂造地10平方公里,用于建设上海化学工业园区。

☚ 六、滩涂资源   (二) 现有滩涂 ☛
000092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