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其前身是1935年先后在成都、简阳、江津等地建立的四川省稻麦改进所、家畜保育所、棉花试验场等9个农业科研机构。1938年9月,以上9个农业科研机构合并成立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统管全川农林改进事业。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原四川省农业改进所与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成都工作站等5个单位合并,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四川农业实验所。1952年改为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64年扩建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该院是一所学科较全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研究,着眼全省农业生产发展中急待解决的、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开发,同时适当安排新兴学科及一些应用基础的研究;负责组织全省性和西南地区的部分科技协作攻关;承担国家科委、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下达的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及委托项目。
1990年末,全院共有职工2 450人,其中科技人员1 061人。科技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90人、中级技术职称465人、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下的406人,形成了一支从事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高产栽培、耕作改制、土壤肥料、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理化诱发、化验检测、农业遥感、情报等研究的科技骨干队伍。院部组建于1965年5月,1990年底有职工208人,下设党委办公室、纪律检查委员会、行政办公室、人事处、科技管理处、工会、职工培训处、计财处、监察审计处、离退休管理处、科技开发处、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室等。下属16个单位,其中驻蓉的有10个,即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成都农业遥感分中心、园艺种苗研究中心、院实验农场、院服务中心;成都以外有6个,即棉花研究所、水稻高粱研究所、水产研究所、茶叶研究所、果树研究所、蚕桑研究所。
全院共有房屋面积14万平方米,温网室0.7万平方米,各种试验场地206公顷,价值人民币200元以上的仪器共3 200多台(件),总价值960万元。拥有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分析仪、电子计算机等大型精密仪器和先进设施。图书馆藏书13万余册,情报资料3万余份,每年订购英、日、俄、法等外文期刊200余种。该院主编的《四川农业科技》(双月刊)发行量达6万份,还有学术刊物《西南农业学报》(季刊)在全国发行。
目前,有5个省级学术团体挂靠在该院,即四川省作物学会、植保学会、土壤学会、原子能学会、农业科研管理研究会。该院近年来先后与日、美、意、加、英、澳、法等25个国家进行科技交流,与国际水稻所、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国际农业遥感研究中心、加拿大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合理施肥、农药、遥感、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并接受了欧洲共同体“四川土壤保护技术”、意大利“落叶果树无毒苗工厂”等援助项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4 852项(次),有408项(次)获得各种奖励,包括国家级奖31项,部省级奖346项。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科研成果282项,获奖成果276项。在1979年以来取得的成果中,有42项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在100万元以上,各级生产部门累计推广面积2 636万公顷,共增产粮食127亿公斤、棉花9.9万吨,新增社会总产值43亿元,新增社会纯效益34亿元。近5年间,全院共育成审定投产23个作物新品种(组合),研究成功47项高产适用技术,其中推广7万公顷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的品种和项目30个,累计推广面积1 800万公顷,增产粮食31.5亿公斤,累计新增经济效益23亿元。科技投资效益达1:46。

☚ 一、农业科研机构   (二)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
000051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8: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