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创建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1949—1957年这一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国营农场的建设扩大,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从1950—1952年3年中, 新建国营农场12个, 土地面积扩大到9.453万公顷。1953—1955年, 在“少投资, 收获大,不与民争地”的方针指导下, 国营农场发展到52个,耕地面积扩大到22.453万公顷。1956年, 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复员转业官兵5 000多名, 在王震同志的指挥下, 挺进完达山南北, 建立了农垦部直属垦区。到1957年, 黑龙江省已有国营农场72个, 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垦区, 耕地58.613万公顷, 粮豆总产量达到3.6亿公斤。 ☚ 一、国营农场的发展历程 (二)大发展阶段 ☛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0—1957年1952年,华南垦殖局在海南和雷州办拖拉机站,主要从事开荒垦殖,发展橡胶生产。1954年在中山县沙塱乡建立了全省农业系统第一个拖拉机站,有德特—54式履带拖拉机3台,开始使用拖拉机进行耕作。至1957年全省已建立了15个国营拖拉机站,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9混合台,机引农具767台(件),机耕面积3. 33万公顷。同时,为了战胜洪、涝、渍、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威胁,加快发展排灌机械。1957年底全省拥有排灌机械1 632台,2.9万千瓦,排灌面积12万公顷。这一阶段以引进苏制大中型链轨式拖拉机为主,有重点地试办国营农业机械拖拉机站。同时,从改良农具入手,各地推广了新式步犁、双轮双铧犁、手动插秧机、解放式水车、552丙型压缩式喷雾器、打谷机等新式改良农具,培养了一批农机技术力量。为广东农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二)农业机械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3—1957年1953年9月贵州省财经委员会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营农垦农场安顺山京机械化农场,接着又于1954年创建了丹寨县金钟农场,嗣后,各地在国有土地上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1957年中央成立农垦部,决定把全国各种国营农场划分为农垦农场与农业事业农场。贵州省根据中央指示将新建的山京农场、金钟农场及花溪奶牛场、遵义奶牛场、惠水果树场、兴义果树场、平坝烟场(即现在的夏云农场)等13个农场划归农垦系统。这一时期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确定的办场方针,发展比较顺利,到1957年,农场职工已增至1 400人,耕地增至1233.3公顷,当年生产粮食1361.6吨,奶牛增至1 100头,年奶产量361.4吨,肉类年产量56.8吨,全年创工农业产值125.85万元,初步发挥了国营农场的示范作用。 ☚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壮大阶段 ☛ (一)创建阶段 (一)创建阶段1949—1957年1946—1949年间,吉林省解放区开始兴办农场。有两种类型: 一类属于县(区)政府和部队自办的,自给性农场,其商品量很少; 另一类是县(市)政府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和省政府指示试办的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使用新式农具,繁殖优良品种为目的的示范、繁殖农场。1949年,全省各种类型的国营农场有29处。其中,谷物农场19处,畜牧场2处,鹿场4处,参场1处,贝母场1处,果树场2处。有耕地5 140公顷,拖拉机23台(混合台),鹿900只,人参种植面积10 080平方米。 ☚ 一、发展历程 (二)变动起伏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