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创业和初步发展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创业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创业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广东农业科研事业在总体上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前发展的。其间虽然在1957—1958年的“整风反右”和“大跃进”时期,曾受到“左”倾路线的干扰,但经过1960年前后三年的调整,科研事业又较快得到恢复,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至“文革”开始前,全省已初步建成农、林、牧、渔、热带作物和水利水电科研体系。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没有 一所独立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事业基本是一片空白。解放前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即着手建立农业科研机构。1950年成立了省农林厅家畜保育所;1950年1月,成立了省农林厅石牌试验场。1951年3月,省农林厅公布《广东省失业或转业农林水利技术人员登记办法简则》,广泛招聘人才。《简则》中规定:“凡农科毕业,肄业或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从事农林工作4年以上的人员均可登记”,当年就招聘了550人。1952年5月,广东省农业试验场正式成立。由中山大学著名教授蒲蛰龙兼任场长。1953年,省水产厅成立了广东省水产实验所;1954年成立了华南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华南热作研究院的前身); 1956年4月1 日,在省农业试验场和华南农学院稻作试验场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当日,广东省省长陶铸出席了成立仪式,并发表了长篇讲话。同时代表中央农业部宣布任命丁颖为所长(兼),李沛文为第 一副所长(兼)。1953—1956年,随着国民经济由恢复时期转向实施第 一个五年计划,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大好形势推动下,农业科研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为了加强华南所的技术力量,陶铸同志亲自批准从省内各地调来几十名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同时依靠和发挥华南农学院的雄厚技术力量,以丁颖院长、李沛文副院长为首,由华南农学院的 一批老教授,兼任华南农科所一些系的负责人,与该所科研人员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这批老专家、老教授的带动下,华南农科所逐步建立起一套较规范的科研工作秩序,培养起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树立起“三严”学风,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在这 一时期,农业科研工作根据中央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广泛开展了主要农作物和畜、蚕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征集、评选、鉴定、引种和选育种工作,总结推广了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鉴江平原及粤北山区的水稻、甘蔗群众丰产经验。其中,水稻经评选鉴定提出推广的169个地方良种,系统选育的木泉种、溪南矮、澄秋5号和广场13;引进鉴定的甘蔗品种台糖134、选育的粤糖54/143、华南56-12、华南56-21;花生评选出澄海狮头企、电白遁地雷等36个良种,均对促进农业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50年代前期“一边倒”的推行米丘林遗传学理论,全盘否定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派学说的做法,曾对广东细胞遗传育种研究的开展造成很大阻力,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广东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1958年“大跃进”时期,广东建立了一大批农业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了轻工部甘蔗糖业研究所、7个专区农科所,27个县农科所和185个公社农科站。1959年,华南农科所下放广东省领导,改名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同年,成立了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5月,成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从50年代中后期至“文化大革命”前,广东农业科研单位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广泛开展以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的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一大批农业科研成果。1957年,潮阳县农民洪春利、洪群英培育出中国第 一个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早籼矮秆水稻良种矮脚南特;1959年,广东省农科所黄耀祥、黄继芳等人培育出中国第一个人工杂交矮秆高产水稻新品种广场矮; 60年代初又相继育成珍珠矮、广解9、广陆矮4号等矮秆水稻新品种;1958年,广东省水产实验所钟麟等研究成功“池养鲢、鳙鱼全人工繁殖技术”,为世界首创。不仅解决了世界各国都未曾解决的鲢、鳙鱼的全人工繁殖问题,而且,也为其他淡水鱼的全人工繁殖开辟了道路,揭开了淡水养鱼的新篇章。
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曾使广东相当 一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958年“大跃进”中,“左”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农村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风。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口号。在农业科学实验上错误地推行了稻田深翻一尺、“蚂蚁出洞”式的高度密植、大放高产“卫星”、大搞北粳南移、远缘杂交、“千粒穗、万粒斤”等违反科学的措施。而且在“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指导下,大量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影响,以致造成全省粮食连续三年减产,出现粮食供应十分紧张。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广东农业科研机构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了调整。逐步扭转了一些“左”的做法。1961年9月开始,认真贯彻了中央批转国家科委党组《关于自然科学机构的十四条工作意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使科研秩序较快得到恢复,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63—1965年,全省农业科研体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健全。省委把18个重点县农科所划归省农科院领导,拨给干部编制370名加以充实。每年由省、院召开会议统一协调科研计划,组织良种区域试验和项目协作,使专业机构和群众相结合的农科实验站活动开展得既热烈又扎实。全省在不同类型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样板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 三、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
000122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