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机构发展历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机构发展历程

(一)农村文化活动及文化机构发展历程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历来有积极主动配合社会改革的进程开展活动,发展文化事业的光荣传统。50年代初期,群众文化工作者配合当时的社会改革运动,纷纷下乡下厂,帮助群众组织秧歌队、腰鼓队、歌咏队,利用传统的舞狮、舞龙、民间音乐等形式,广泛开展“庆翻身”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也着手建设国家办群众文化机构,各县陆续建立起人民文化馆,即现在的文化馆。并通过文化馆组织城市和农村的业余剧团、文艺组、读报组、通讯组、创作组、幻灯组等群众业余文化组织。
5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了农村俱乐部。这些俱乐部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继承民间艺术传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各类文化艺术骨干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60年代初期,各级文化部门纷纷组织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到农村、厂矿辅导业余文化艺术骨干,帮助俱乐部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配合当时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编写村史、厂史、社史、个人翻身史,编绘反映新旧社会对比的连环画、幻灯片,进行两种社会制度对比的教育。一些公社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业余剧团。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10年浩劫中,农村群众文化事业遭受严重摧残,俱乐部全部解体,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粉碎“四人帮”后,县文化馆率先恢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以后,人民公社(现在的镇、乡)文化站(文化中心)纷纷建立起来。文化站(文化中心)是镇、乡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业务上受上级文化部门的指导。它的任务是组织和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文娱体育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辅导开展文化活动;协助行政部门对农民群众文化事业、民间艺人和文化个体户等进行管理。80年代初开始,在镇、乡以下的自然村、居民委员会中建立起“四位一体”的文化室。它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传播科技知识,二是提供经济信息,三是开展文体活动,四是进行思想教育。人们称之为“四位一体”的文化室。办得好的文化室,一般都有电视、广播、图书、报刊、墙报,有娱乐场所,有业余文体活动,有科技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还有学文化、学修理、学珠算、学种养技术等各种学习班。这种文化室工作实际上是在最基层单位,把共产党、人民政府、共青团、民兵、妇女、宣传、文化、体育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工作揉合在 一起,突破了过去俱乐部单一的文娱活动范围,使之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场所。
文化站(文化中心)和文化室,对于发掘、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1987年开始每年一届的全省民族民间艺术欢乐节先后展演的民间艺术节目中有汕头的《英歌舞》、《蜈蚣舞》,湛江的《舞貔貅》、《舞鹰雄》,佛山的《金龙》、《打十番》,江门的《纱龙》,梅州的《火龙》,韶关的《香火龙》,东莞的《烟花龙》、清远瑶族的《耍歌堂》,肇庆的《舞十番》以及超现实的鹤、鸡、鹅、凤、鱼等动物舞,获得群众的广泛喜爱和专家的极高评价。这些节目原来都是产生于农村,但已停演多年,有的已濒临绝境,通过近年努力才得以起死回生。

☚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二)农村电影 ☛
000124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