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农村改革历程及产业结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 农村改革历程及产业结构 (一) 农村改革历程及产业结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房山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促发展,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二、农村经济发展 (二) 农业生产条件 ☛ (一) 农村改革历程及产业结构 (一) 农村改革历程及产业结构昌平历来是个农业县。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生活贫困。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左”的影响,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和“以粮为纲”,批判多种经营,而遏制了其它各业发展,虽然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并没有打破单一的经济结构,农民的生活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昌平县因地治宜地推行、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大批农民劳动力解放出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县、乡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昌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的构成分别为13.4%、46.6%、40.0%和24.9%、32.8%、42.3%,改变了生产结构单一的局面,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 二、农村经济发展 (二) 农业生产条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