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供销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供销社

(一)农村供销社

农村供销社担负着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以及扶持农村商品生产发展、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等任务,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供销社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时期。这个时期,农村供销社得到政府的扶持,发展比较快。1952年省合作总社贯彻“边巩固边发展”的方针,全省共建立基层社1 887个,零售网点9 631个。其中,农村供销社1 801个,城市消费社86个,城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50个。基层合作社成为遍布全省的群众性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1955年5月,根据省财委《关于国合商业经营分工的决定》,供销社把13个城市的消费社等全部移交国营商业,共交出城市消费社30个,郊区供销社18个,零售商店495个、服务性单位186个。1956年供销社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委托的对农村私营商业、饮食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全省共改造农村私营商业、饮食服务业122 258户,占总户数的95.24%,从业人员136 766人,占总人数的94.93%,其中,13 093人过渡为基层社职工。1956年底全省共有基层社1 260个,基层门市部、双代店16 899个、分销处1 375个。1957年贯彻以经济区建社的原则,全省基层社调整为1 230个。
2.“二五”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4月,全省县以上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社下放到人民公社,成为人民公社商业部或综合商店。1961年10月,全省供销社恢复建制后,各地普遍以人民公社为单位建立基层供销社,到年底全省共有基层供销社2 087个,比1957年增加857个。1962年强调按经济区建社,对基层社进行合并和调整,并增设代购代销店。到1965年,全省共有基层社1 173个,双代店13 105个,代购代销员13 573人。
3.“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层供销社划归县商业局领导,再次由集体所有制变为全民所有制。1970年,全省有1 558个基层社实行贫下中农管理。1975年供销社再度恢复后,网点得到较快发展。1979年,全省共有基层社2 048个,根据“方便群众,符合核算”的原则,大力发展双代店,全省共有双代店33 659个,双代员45 277人。基本达到“队队设点,村村有员”。
4.改革开放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供销社加快了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全力向着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迈进,供销社得到了迅速发展。1995年底,全省共有机构网点57 285个,干部职工45万人。基层供销社2 012个,代购代销店5 546个,社员股金11.4亿元、购销总额达550多亿元。农村供销社发展成为一支经济实力较强,服务网点遍布,服务功能齐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一、农村商业服务体系   (二)农村粮食管理所 ☛
000039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