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业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业经济

(一) 农业经济

1949年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淀农业经济建设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精品高效农业。
(1)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海淀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经历了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的“双层经营”体制几个阶段。
土改之后,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1952年底,全区有常年的和临时互助组2 190个,组织起来的农户占全区总农户的50%。1952年4月,在东北旺试办本区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全区有初级社4个。1954年发展到106个合作社(其中高级社71个),9 414户入社,占总农户的43.5%。1955年,全区互助合作运动步伐大大加快,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0.9%。1956年初,所有的初级社转为高级社。1956年底,全区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建成54个高级社,全区农村入社农户23 516户,占总农户的99.7%。
1958年8月,全区实现人民公社化。原来的18个乡、镇、办事处,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场合并组建成四季青、万寿山、玉渊潭、东升、海淀、清河6个人民公社。经过调整社队规模,缩小基本核算单位,到1962年底,全区调整为11个公社,1个家禽场,共542个生产队,303个基本核算单位,其中,公社统一核算的有3个社,125个生产队;以大队为基础统一核算的有14个大队,131个生产队;实行生产队核算的有286个生产队。变单一的公社核算体制为三级核算体制,较为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平均主义。
1978年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1978年始,用“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三级所有”制度,逐步建立起“双层经营”体制。1983年前后,改革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完善了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在乡党委统一领导下,乡政府和乡、村农工商公司(合作社)分工负责,社员民主决策的管理体制。同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调整了基本核算单位。1978年,四季青乡实行公社级核算。1988年,海淀乡、东升乡先后实行乡级管理、分级核算。到1995年,全区农村全部取消了生产队,形成了乡、村两个层次的专业化生产和管理形式,其典型模式是乡(村)一管理站一专业站(场、厂)。区属8个乡有13个蔬菜管理站,37个专业队,其中,27个专业队包干到组,10个专业队包干到劳。粮田规模农场乡级1个,村级9个,实行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果树专业队乡级5个,村级25个,其中25个承包到队,5个承包到劳。38个规模猪场实行企业化管理,8个养鸡场专业队,17个鸡场,其中,实行包干到组责任制的有16个,联产承包到组的1个。
(2)农田水利建设。1995年,全区建成5个万亩灌区,16个千亩灌区;累计打井3 440眼,可使用的1 240眼;疏挖排水沟渠176公里,治理骨干河道95公里,建中、小型闸57座、小Ⅱ型水库1座、平原水库2座;兴修扬水站23处,总装机容量2200千瓦;平整土地1400公顷;发展喷、滴灌、小管灌溉230公顷。累计完成土石方量3319.6万立方米,总投资4.4亿元。全区有效灌溉面积9 438公顷,占1990年耕地面积的89.30%;除涝面积达到5116.6公顷,占易涝面积的99%;区管河道的排洪标准达到5~20年一遇,平原地区日降雨量200毫米不致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有31%的林木覆盖率和35万立方米的蓄水工程,山区日降雨量100毫米不致发生山洪。因此,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农业连年丰收,1990年全区粮食平均公顷产6940.5公斤,比1949年增加5.6倍;蔬菜总产23.1万吨,比1949年增加5.5倍,干、鲜果总产24837吨,比1949年增加33.4倍。
(3)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1995年,农机总动力为23.1万千瓦,比1979年的10.4万千瓦增长121.7%;随着海淀区农业区域化的发展,种植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具配置也相应进行调整。主要适用于麦田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由1981年的40台减少到1995年的16台,而适用于水稻作业的机械由1981年的581台发展到1995年的842台。鱼塘增氧机1988年达488台,1995年增加到702台。农用载重汽车也由1979年的589辆增加到1995年的1 717辆。大中型拖拉机由1979年的264台增加到1995年的462台。
1995年,机耕面积7 150公顷,机播面积3 670公顷,机收面积1 650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08.25公斤减少到1995年的64.4公斤,农药施用量由1980年的2.17公斤减少到1995年的1.75公斤。塑料薄膜用量由1980年的86.55万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90.7万公斤,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也由1980年的86.9%提高到1995年的89.3%。
(4)农业生产结构与水平。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劳动力也随之减少,并在构成和素质上发生变化。到1978年,耕地15 271公顷,比1949年减少了41.1%;1995年又比1978年减少31.7%。农业劳动力1978年为93 869个,1995年为14 676个,1995年比1978年减少84.4%,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本地劳动力趋于减少,外地劳力增加,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动性大,素质较差,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海淀区逐步进行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收入结构调整,种植业、林果业比重下降,畜牧业、渔业比重增加。1995年农业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由1979年的4 321.6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2.167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却下降了19.22个百分点;林果业收入由1979年的557.7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2 301万元,增加4.13倍,占总收入的比重却下降了3.3个百分点;畜牧业收入由1979年的1 133万元提高到1995年的3.1568亿元,增加27.86倍,所占比重由14.5%提高到52.43%;渔业收入由1983年的22.9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2084万元,12年增加90倍,占总收入的比重由0.3%提高到3.46%。
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精细化程度提高。
蔬菜生产首先减少了大路菜播种面积,发展了保护地栽培,增加了早鲜嫩品种。据区属8个乡的统计,保护地面积由1978年的312公顷增加到1995年的640公顷,使得1、2、3月份鲜菜上市量由1978年的596万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1 831万公斤,品种也发展到130多个。在全区商品菜面积由1978年的3 670公顷减少到1995年的1870公顷的情况下,公顷产量却由61 815公斤增加到86 340公斤,增长39.7%;公顷产值也由4 890元增加到60 345元,增加11.3倍。
粮食种植以著名的“京西稻”为主。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5 930公顷减少到1995年的5 034公顷,减少15.15%,公顷产由6 157.5公斤增加到7 354.5公斤,提高19.43%。
果园面积由1978年的733公顷发展到1995年的2932公顷,其中苹果占47.42%、桃占27.56%、樱桃占6.8%。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延长了供应市场时间。到1995年,全区鲜果总产量达2 266万公斤。
生猪饲养以瘦肉型为主。1979年四季青乡首先兴起了饲养瘦肉型猪的热潮,在科研单位的配合、指导下,“万头瘦肉型猪配套技术攻关”获得成功,使海淀区瘦肉型猪发展加快。生猪养殖主要是集体经营,出栏头数有下降趋势,质量有所提高。1995年交售商品猪22.8万头,瘦肉型猪占90%以上。
家禽养殖:鸡和鸭规模的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1995年蛋鸡存栏157.4万只,商品鸡蛋由1978年的494.7吨增加到1995年的1.81万吨,商品鸡由3.9万只增加到112万只。北京鸭的生产迅速发展。50年代末全区只有3 200只鸭子,60年代~70年代则发展到1万只左右。1985年以来,先后培育出4个新品系北京鸭。商品鸭由1980年的45.44万只上升到1995年的108.84万只。
水产养殖:养鱼水面由零星坑塘发展到351.93公顷规模鱼塘,淡水鱼上市量也由1978年的36.5吨增加到1995年的2793吨。
为了适应首都市场的需要,发挥区内农业科教单位的科技优势,提高农业效益,从1993年起实施了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战略,截止到1995年已开发和引进了樱桃番茄、香椿、绿菜花、荷兰豆等20多个特菜品种;种植黑米、糯米、香米、甜玉米等特种作物400公顷;养殖河蟹、鳖、牛蛙、黑鱼等特种水产品7公顷(水面);种植樱桃、油桃、猕猴桃、核桃、红枣等特果约260公顷,其中优质苹果和早晚熟桃已销往俄罗斯和香港、广东、东北等地。这些有特色的农产品其经济效益大大超过了一般普通大路农产品的效益。

☚ 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工业 ☛

(一) 农业经济

(一) 农业经济

1949—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从6.27亿元增至14.60亿元,年均递增2.86%。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总产值分别年均递增3.13%、-1.39%、3.89%、0.26%和1.9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常州农村经济开始进入新的腾飞时期。199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7.47亿元,比1978年增长1.57倍,年均递增6.07%,比1949年增长4.98倍(表13-4-1)。

表13-4-1 农业总产值

单位:万元

年份合计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1949
1950
1960
187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62 691
67 265
69 780
111 126
146 047
156 320
234 333
279 803
264 251
314 665
342 690
374 706
408 577
45 626
49 556
44 521
84 001
111 672
109 104
159 257
158 106
138 047
160 060
200 782
209 244
225 007
1 459
1 465
3 342
3 626
986
1 209
1 999
1 493
1 902
1 869
1 971
2 227
2 580
7 875
8 249
10 265
15 227
23 937
30 827
45 348
73 825
75 817
88 906
85 694
90 266
93 323
6 262
6 460
9 782
6 023
6 866
11 580
17 824
20 493
25 266
29 764


1 469
1 535
1 870
2 249
2 586
3 600
9 905
25 886
23 219
34 066
54 243
74 969
87 667
☚ 二、农村经济   (二) 农村工业 ☛
000308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