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鼠防制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沙鼠防制 沙鼠防制沙鼠属于仓鼠科,沙鼠亚科的沙鼠属与大沙鼠属两属。我国最主要者为长爪沙鼠,其他尚有子午沙鼠、柽柳沙鼠与大沙鼠等。长爪沙鼠(见图)又名沙耗子或黄耗子,在我国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与苏联部分地区亦可见到。长爪沙鼠为鼠疫的主要贮存宿主之一,通过同形客蚤等媒介,可将该病传播给人。其鼠间鼠疫,除媒介蚤类叮咬外,尚可通过自相残食感染。沙鼠于数量高涨年份,可对农牧业造成重大危害。 长爪沙鼠 习性 沙鼠生活于沙土或半沙土地带,喜栖于芨芨滩与耕地周围。一个家族群居于一个洞系之中。每个洞系有洞口4~8个,洞径4~6cm,洞深80~120cm,洞道曲折,纵横交错,总长可超过10m。洞系中有窝巢与仓库,夏季仓库不存食。洞系周围有临时洞,仅1~2个洞口,无窝巢与仓库。沙鼠春夏季主要以植物为食,偶尔捕食昆虫与蜥蜴。入秋后,以低株植物种子为食,积极采集,贮存于洞内仓库中。入冬后主要消耗洞存,仅于晴天风小时偶尔外出觅食。沙鼠全年皆互相残食同类尸体。 沙鼠主要白天活动,上午较活跃,活动距离可达数百米,偶尔月夜出洞。不冬眠,但冬季活动减少,并堵塞洞系部分出口。有积雪时,亦在雪下觅食。气候与食物条件恶劣时,有迁移现象。 沙鼠于条件适宜时,几乎全年均可繁殖,高峰为4月,次峰于秋季。成年雌鼠每年产仔2~5胎,每胎5~7只,妊娠期为21~28d。幼鼠成长较快,春季出生者当年即可繁殖。沙鼠密度不稳定,条件适宜时数量迅速增加,分布区扩大,但数年后又急剧下降,甚至大面积消失。沙鼠可于实验室内驯化,作为试验动物。我国与美、日等国已有驯化品系。 防制方法 投放毒饵为防制沙鼠的主要手段。常用灭鼠剂对沙鼠的LD50及毒饵使用浓度如下:
诱饵可用谷物、胡萝卜、胡萝卜干、苍耳子等,亦可将沾有引诱剂的载体作为诱饵。密度不太高时,可按洞投毒饵,每洞口投0.2~0.3g;或按洞系投毒饵于中心点,每点投1.0~1.5g。密度高时,可用均匀投毒、条带投毒或等距投毒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均匀投毒时,每公顷投毒饵1~2kg。条带投毒时,条距30m,每米投毒饵1~2g。等距投毒时,行距10m,列距5m,每堆毒饵0.2~0.3g。毒饵灭鼠全年均可进行,以3~5月和9~11月效果最好。投毒时的气候对灭鼠效果有较大影响,应选择风小的晴天。 沙鼠无临危堵洞习性,且对灭鼠熏杀剂较敏感,故用熏杀法较易见效,其效果夏季尤佳。沙鼠洞系内,洞道连通,不必每个洞口均投药,可按三个洞口熏一堵二的办法处理。双洞口的临时洞,也仅需熏一个洞口,堵一个洞口。每个洞口熏杀剂的用量,氯化苦为3~5ml,磷化铝为6g,磷化钙为15~20g,灭鼠烟剂为30~40g。 弓形夹(2号或3号)与踏板式鼠夹皆可用以捕捉沙鼠。用夹时,先铲平洞口外地面,将弓形夹或鼠夹的踏板靠近洞口(见图),沙鼠进出洞口时即可被打死。秋收后,农田附近可挖洞灭鼠,洞内挖出的存粮可作为饲料。一个洞系多者可挖出存粮十余斤。挖洞时,须防沙鼠体外寄生虫叮咬。 弓形夹布放图 1.鼠洞 2.地面 3.洞口4.铲土部分 5.弓形夹 ☚ 黄鼠防制 布氏田鼠防制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