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业生产贷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业生产贷款

(一)农业生产贷款

指对国营农业企业、农业集体和农户贷款,是广东省最早开办的农村贷款。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从1950年的141万元增至1957年的2. 44亿元,1965年的4. 5亿元和1978年的9. 35亿元。1979—1991年累计发放贷款776. 29亿元,1991年年末贷款余额164.61亿元,是1978年的17.6倍。
1. 国营农业企业贷款。1952年开办,当时主要帮助地、县一些示范农场解决季节性流动资金需要。1955年后,农垦系统农场陆续建立,贷款逐步增加,但仍限于临时性流动资金贷款,并由省直接划拨。1972年后,农垦系统和地、县农场增加信贷项目,在当地银行建立信贷关系,贷款数额较前增加。1979年后国营农业企业进行改革,组建农工商联合企业,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家庭农场。贷款对象包括农垦、农业、水产、水利、侨务、司法等系统办的农、林、牧、副、渔场和场办工业、商业企业等贷款,还包括国营农业企业所属的集体生产单位和家庭农场贷款。贷款种类包括流动资金、场办工商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改造更新等贷款。1979—1991年共发放贷款181. 05亿元,1991年末贷款余额21.39亿元,是1978年的66.2倍。
2.农业集体贷款。1953年开始发放,到1957年主要支持农业互助合作组织。1958年公社化后的20年主要支持社队集体发展农副业生产。1978年年末贷款余额8. 27亿元,占农村贷款总额的88. 4%。1979年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集体贷款主要指乡(镇)、村办的集体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和服务组织的贷款及乡(镇)村基本核算单位所属的各种专业队、专业组的贷款。1979—1991年共计贷款108.16亿元。1991年年末贷款余额37. 59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 55倍,而占农业生产贷款余额总数的比重,却从1978年的88.4%降至1991年的22.84%。
3.农户贷款。1950年开办,当时主要帮助贫下中农解决种子、肥料、小农具等生产资料,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以及治病、口粮、修房、丧葬等生活困难。开始时由国家银行直接发放,1953年后已建立信用社的乡村,生产贷款由农行发放,生活贷款由信用社发放。1956年后,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贷款已由农业合作社承贷;另方面由于信用社已普遍建立,农户生产和生活贷款全部由信用社发放,如资金不足由国家银行支持。1958年公社化后农户贷款大部分用于生活上需要,小部分用于发展家庭副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庭副业萎缩,农户贷款减少。贷款余额在全部农贷余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57年和1965年分别为18%和16%,1978年只占8%。1979年后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承包户、专业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等成为农贷的主要对象。由于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农户贷款大幅度增加。1979—1991年全省对农户累计贷款211.45亿元,是1950—1978年29年总数的8.63倍,1991年贷款余额81. 97亿元,占农贷余额总数的49.8%,比1978年上升了41.8个百分点。

☚ 二、农村信贷   (二)农村工业贷款 ☛
000118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