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工业部门的生产与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工业部门的生产与发展

(一)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工业部门的生产与发展

贵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工业的联系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❶农业为工业部门(特别是轻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
❷农村为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
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表明,农业生产丰收,为工业部门提供的农副产品多,轻工业生产发展就快。反之,发展就慢。
烟草工业是贵州轻工业的支柱,而烟草工业的发展必须依赖烤烟生产的发展。贵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湿润,全省适宜优质烤烟种植的面积达80多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烤烟四大产区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头10年,为了使卷烟生产有充足的原料,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农民多种烤烟,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合理的粮烟比价,给烟农以经济扶持和技术帮助,烟叶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卷烟生产也发展较快。1958年,全省烤烟产量达到40 960吨,是1949年的6.87倍。1960年全省卷烟产量达到26.9万箱,比1950年增长了7.41倍。1961—1976年,由于“大跃进”、3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烤烟产量下降,烟草工业随之徘徊不前。1961年,全省烤烟总产量仅3 800吨,比1949年减少2 160吨,卷烟产量也大幅度下降,1962年,全省仅生产卷烟11.1万箱,比1957年减少38%。1964年全省烤烟生产逐渐恢复,产量达到27 805吨,卷烟产量也回升到23.4万箱。“文化大革命”中的1974年,全省烤烟总产量为35 065吨,低于“文化大革命”前1966年43 350吨的生产水平,卷烟生产也随之再次出现倒退,到1976年,全省卷烟产量仅11.6万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烤烟生产发展迅速,烟叶产量大幅度增长,烟叶质量上升,全省卷烟工业也跃上了新台阶。1985年,烤烟总产量达到26.55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同年卷烟产量第一次突破百万箱大关,达到106万箱。1990年,全省烤烟产量达到28.66万吨,卷烟产量达到207.93万箱。同时,由于烟叶质量的不断优化,上中等烟叶所占的比例也由1984年占50.6%,上升到1989年的65%。加上改进加工生产技术,生产出了“遵义”、“贵烟”、“黄果树”等一批名优牌香烟。
贵州农业还为食品、纺织、酿造、制革、医药等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原料。统计资料表明,“七五”计划时期,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产值占全部轻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9. 38%。1990年,全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为72.25亿元(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占全部轻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3. 77%;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乡及乡以上轻工企业2 582个,占全部乡及乡以上轻工企业总数的73. 48%。“七五”计划末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品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13%。
农村在向工业等部门生产提供原料的同时,还为工业生产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贵州农村是工业生产的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的主体。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对工业生产的农用生产资料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购买力水平不断上升,农村居民在食品、衣着、住房、燃料、用品及其他等方面的生活消费构成上,商品性消费支出比重逐年增大。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商品性生活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6. 37%,比1978年提高了7. 74个百分点,其中衣着、用品及其他商品性支出比重高达99%以上。农民家庭每年人均主要消费工业生产的生活消费品的数量为:卷烟25.39盒,棉布0. 68米,化纤布1. 38米,毛线及毛线织品0. 05公斤,皮鞋、胶鞋、球鞋0. 97双,各种成品服装、尼龙棉毛衫裤0. 92件。1990年,全省农民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总额达到50. 93亿元,占全社会实现的购买力比重达到52.84%,农民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支出总额为40.44亿元,占全部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的50. 90%。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主要为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农机具、农药、建筑材料等工业产品)的货币支出达到10.49亿元,占全社会已实现的购买力的10.89%。农村这个巨大的工业生产原料地和销售市场,支持着贵州工业的发展。
贵州农业与农村经济同运输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也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并对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山区农业省,贵州运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农业与农村经济服务的,运输的物品中农副产品和与农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刺激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业在向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料和市场的同时,还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贵州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的84.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耕地上。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 一部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开始从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生产中转移出来,投入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199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数达到116.8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人数的8.30%,比1980年所占比重1.9%提高了6. 4个百分点。40多年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其他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总数的8%以上。

☚ 一、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000132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