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农业信贷资金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农业信贷资金 (一)农业信贷资金农业信贷资金是农业资金投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安徽银行部门发放的农业贷款,范围广泛,包括集体和个体农业贷款、农田水利贷款、国营农业企业贷款、开发性农业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 表2-2-2 农业银行集体个体农业贷款余额
注:1994年社队生产费用贷款含农户贷款。 2.农田水利贷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兴修,农田水利贷款成为农业贷款的一个项目。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皖北分行于1949年开始发放农田水利贷款。 1951—1953年,安徽省农田水利贷款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三种方式。一是淮河流域地区为配合治淮的沟洫排水工程贷款,共贷放690.6万元。贷款由淮委掌握,县支行将贷款给县政府,由县转贷并负责归还,但收回贷款数仅占贷款总额的0.25%。二是长江流域地区的大小水利工程贷款。大型贷款由中央或华东局批准,通过安徽省分行拨贷,以安徽省水利局为对象,共贷出613万元,收回贷款数占贷款总额的8.93%。小型水利工程贷款,其工程总设计与贷款总额,由省逐级核实后分配到县,县支行(所、组)视其实际需要,在贷款总额内直接贷给群众组织,如圹工、坝工委员会或借户小组,到期向委员会或向借户小组收回。这种方式贷款数额小,收回较多。从1956年开始,在农贷指标中划出专门水利贷款指标,贷给自筹不足确实缺乏资金购买锅驼机、抽水机油料以及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64年开始,社队购买小型排灌机械和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财政部门执行农田水利补助办法,银行不予贷款。1988年,省农业银行合理调整农业贷款结构,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贷款的一个重点,但不作单独统计。各地行、社都为支持排灌站设施配套和维修、购置喷灌机械和柴油机,以及修复机井等提供了一定量的贷款。 3.国营农业企业贷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皖南分行、中国人民银行皖北分行开始办理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当时采取上面分指标,经办行按指标核贷的办法。随着国营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其管理制度的健全,贷款办法的日益完善,对不同性质的贷款实行分项管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数额也逐步增加。1977年,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在全省农垦和公安劳改农场试办更新改造基金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年终从企业提取的更新改造基金中收回。1980年,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根据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颁发的《中国农业银行国营农业企业贷款试行办法》规定,扩大信贷服务领域,对国营农业企业贷款分超定额贷款、临时贷款、结算贷款、生产设备贷款四种。1983年,全省国营农场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各级农业银行及时发放家庭农场贷款,支持国营农场进行改革,并试办国营农业投资性贷款。随着改革的深入,1986年后,国营农业企业加快了农办工商业的发展步伐。1990年末,全省国营农业企业贷款余额达3.12亿元,其中农办工商业和技改(设备)贷款余额6 117万元,较1985年增长69.7%。1992年,全省国有农业企业、场办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改贷款均有大幅增长。年末贷款余额达6.74亿元,较上年增长73%,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场办工商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7.14倍,技改贷款较上年增长70%。安徽国营(有)农业企业历年贷款余额见表2-2-3。
4.开发性农业贷款。安徽的开发性农业贷款始于80年代中期。截止1985年底,全省农业银行农业开发性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57.4%。全省农业开发的重点是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全省第一批确定66.6~133.3千公顷面积连片综合治理区30个,子项目377个,总投资5.91亿元,其中计划使用农行贷款2.67亿元。到1991年,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余额已达2.38亿元,一期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同时,农业银行增强了对农业开发的支持;围绕省“五八”绿化规划(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增加林业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营造速生丰产林、改造低产林和发展经济果木林,积极发放大中城市副食品基地建设贷款,重点支持了鱼、蟹、禽等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全省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农业开发性贷款2.84亿元,较1991年多放3 989万元,其中用于土地治理开发的占当年累放数的65.8%。全省农业银行1986—1993年开发性农业贷款余额见表2-2-4。
5.扶贫贴息贷款。安徽共有国家级贫困县17个。为帮助贫困县群众摆脱贫困,全省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于80年代初开始贷款扶贫工作。1981—1985年,全省农业银行、信用社对17个贫困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共2.01亿元。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安排安徽扶贫专项贴息贷款2 850万元。省里规定,专项贴息贷款只限用于贫困县中贫困乡和贫困户,主要发展千家万户能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建立和发展原材料生产基地,适当支持贫困乡、村兴办一些为种养业产前、产后服务的乡办、村办企业。为让贫困地区休养生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制定了贫困地区贷款优惠政策,降低自有资金比例,放宽还贷期限,按生产周期确定还贷时间,在支持的项目收益时开始还贷,对贫困户从事种养业的贷款,一律实行低档次的优惠利率等。 1993年,全省农业银行累放扶贫贴息贷款2.31亿元,较上年同期多放9 036万元,比1986年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安排数增加了7.1倍。1994年,全省农业银行继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年末扶贫长期贷款余额6 707万元,较6月末增加848.1万元(6月末前扶贫长期贷款有一部分划转到农业发展银行)。1986—1994年全省农业银行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见表2-2-5。
注:1994年表中所列数字仅系扶贫长期贷款,扶贫短期贷款统计在农业短期贷款内。 ☚ 二、农用信贷资金 (二)乡镇企业贷款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