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安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3年2月成立的中共寿县中甸集特支,是全省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26年秋,安徽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结业后,受中共中央委派,回皖开展农民运动。同年9月,在合肥北乡双河建立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成立了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以皖北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的指示,广泛发动群众,进行革命宣传。这一时期,仅寿县及附近地区的9个特支(支部)所辖党组织,有党员近150名。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吸收进步青年入党,组建团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革命群众团体组织,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为党在农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组织基础。全省广大农村逐步建立起以安庆、寿县、芜湖、宿县、阜阳等地为中心的中心区域党组织,对安徽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一、民主革命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1921年冬, 中共湖南支部根据中共一大决议和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 的精神, 把积极发展党员,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作为两件大事之一。毛泽东和何叔衡、李立三、夏曦、夏明翰等人, 分别到长沙、衡阳、安源等地,发展党员,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为了提高党员的觉悟水平和培养领导骨干, 相继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中共湘区区委还选派大批党员, 参加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及广州和武昌的农民运动讲习班。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 湖南党的基层组织开始向农村发展。1922年冬至1924年2月, 毛泽东在长沙清水塘介绍平江籍青年陈蕙章、余贲民和耒阳籍的贺恕民入党。随后又派他们回原籍建党。1924年2月, 中共湘区委派王萼 (王则鸣) 到湘乡发展党员。6月, 欧阳笛渔在益阳兰溪乡发展党员, 建立益阳兰溪乡金家堤党支部。1924年,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株洲分部的共产党员易春庭介绍湘潭县八叠乡的挑煤工汪先宗入党, 并与该乡的汪春华等5名党员组成八叠乡支部。何叔衡、陈昌在宁乡发展党员, 次年春成立中共宁乡支部。
1925年2月, 毛泽东回韶山养病期间, 在共产党员毛福轩的积极协助下, 从创办农民夜校入手, 大力开展农民运动, 建立20多个秘密农民协会, 发现和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入党, 6月中旬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党支部积极领导韶山人民开展平、阻禁谷米出境和夺取乡村教育权的斗争, 使韶山成为全省农民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在此期间, 毛泽东还在宁乡、安化、益阳调查农民运动情况, 沿途帮助各地建立党的组织。据不完全统计, 是年, 通过派遣或回乡的共产党员, 结合开展工农运动,建立了长沙县清泰乡、湘潭城区、华容、湘乡凤音、城前等党支部。1925—1926年, 全省约有700名共产党员骨干从事农民运动, 促进了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发展。
1926年, 国民革命军进抵湖南,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中共湖南区委抓紧发展党员, 建立基层组织。据不完全统计, 年内先后建立宝庆、攸县、湘潭南三区、安仁、澧县、永兴、零陵党支部以及祁阳、石门、衡山、沅江、常宁、水口山、慈利、汉寿、安乡等特别支部。同年10月, 中共湖南区委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统计, 全省党员增至3 714名。
1927年2月 16日, 中共湖南区委制定 《关于发展党在农民中的组织的计划》, 要求在农村大力发展组织, 努力做到每乡农协成立一个党支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后, 湖南全省有50多个县成立农民协会, 广大农协骨干积极加入党的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迅速发展, 株洲发展55个, 衡山发展42个, 醴陵发展110多个。党员增至6 000人,其中农村党员增至1 759人。此时, 毛泽东根据急速发展的革命形势, 向中共湖南区委建议加速发展党员和扩大党的组织, 并注意多吸收贫农入党。到1927年5月中旬, 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到60个县、市,党员增至2万名, 成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分布最广的省区之一。
1927年5月 “马日事变”发生后, 党的基层组织几乎全部瓦解。7月中旬, 中共湖南省委分析政治形势, 决定恢复各地党的组织, 加强支部建设, 洗刷动摇分子。10月, 根据中央 “八·七会议”精神, 省委召开紧急会议, 确定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长沙县于当月即恢复和建立58个党支部。是月中旬, 工农革命军主力部队到达酃县水口, 毛泽东接见酃县党组织负责人, 指示要尽快恢复党的组织。同年11月 15日, 中共湖南省委发出 《通告第八号》。同年11月25日, 对基层支部的地位作用首次作了明确的规定, 指出 “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 群众的核心”, “支部应当是一个群众的范围内一切斗争的核心, 所以一切问题, 均应在支部决定切合实际的计划。”

☚ 第一节 农村党支部_一、民主革命时期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济南,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1922年正式成立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王尽美任书记。从1923年起,济南党组织先后派王尽美、邓恩铭、王复元、王用章、庄龙甲、纪子瑞、宋伯行、王翔千、贾乃甫、马守愚、李宗鲁等人到青岛、张店、淄川、潍县、枣庄、青州、齐河、曲阜、鲁北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发展党员,筹建党组织。到1927年7月,济南、青岛、寿光、潍县、高密、益都、张店、淄川、齐河、禹城、枣庄、曲阜、沂水、日照、泰安、莱芜、东昌、阳谷、临清、博平、肥城、烟台、莱阳、海阳等市县和地方陆续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小组;寿光、潍县、益都、高密4县和青州、张店、鲁北3个地方分别建立了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诸城、高唐、聊城、曹州、临沂、郯城等地的共产党员也积极开展活动,筹建党组织。在这一时期,全省党员发展到1 500人,其中农民党员约800名;全省农村建立党支部70余个。建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有2个:一是1924年春建立的中共齐河县后里仁庄支部,由贾乃甫任支部书记,隶属于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另一个是1924年9月建立的中共寿广支部,张玉山任书记,也隶属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其它建立较早的农村党支部还有:1925年1月建立的青州党支部,2月建立的广饶县延集村党支部、在寿光县张家庄建立的寿光党支部、在潍县城南庄家村建立的潍县党支部,同年春建立的广饶县刘集村党支部。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党在农村建立的支部先后在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和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为我省农村的革命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

☚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农村党支部建设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000185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