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 为人民生活消费提供了物质保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 为人民生活消费提供了物质保证 (一) 为人民生活消费提供了物质保证首先是基本上解决了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浙江从新中国成立前的缺粮省,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努力,到1953年实现了省内粮食低水平自给,到1956年实现基本自给,并向国家提供了商品粮,在只占全国约1%的土地上生产出能养活占全国人口4%人口的粮食,这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该说是很大的。从1953—1993年的40年中,国家通过统购、议购、合同定购等方式,从浙江省内收购的粮食达11 691万吨,平均每年收购292万吨;累计净上交中央的粮食达1 380万吨,平均每年调出粮食32. 7万吨; 国家收购的粮食按年代看,50年代平均每年收购245万吨,60年代平均每年收购234万吨,70年代平均每年收购252万吨,这三个年代的年收购量稳定在230万—250万吨之间;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由于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在农业生产上实施了各种增产措施,粮食产量年年提高,全年社会商品粮收购量也逐年提高,1985年达到389.30万吨,1990年达到440.47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份; 1991、1992年为大灾之年,社会商品粮收购量仍分别达到321. 95万吨和361.01万吨。1985—1994年6年中,浙江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年生产粮食1 192公斤,按人均消耗粮食250公斤计算,可供养4.8个人。1994年,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量按全省人口平均,粮食1 182.4公斤、棉花4.7公斤、油菜籽26. 9公斤、蔬菜690.2公斤、茶叶9公斤、柑桔117. 3公斤、生猪2.2头、猪牛羊肉82.6公斤、禽蛋27.9公斤、水产品217.3公斤(表13-2-1)。与1985年相比,除粮食、棉花、油菜籽分别减5.3%、25.4%、18%外,蔬菜增34.9%、茶叶增25%、柑桔增53倍、生猪增2.4倍、猪牛羊肉增40%、禽蛋增2. 2倍、水产品增2. 7倍。农副产品的大幅度增加,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食品和货源,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生活和轻工业的生产需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以及大农业概念逐步树立,农副产品的种类日益增多,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也日趋丰富。1990年、1993年、1994年3年的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分别为202.31亿元、321.89亿元、446.19亿元,每年递增100多亿元; 农林牧渔业的商品率分别达到62. 1%、64.4%、64.4% (表13-2-2)。 表13-2-1 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提供的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13-2-2 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和商品率
☚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 为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