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1950—1958年供销合作事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1950—1958年供销合作事业

(一) 1950—1958年供销合作事业

随着全省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经济组织,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国家也需要在农村建立和扩大社会主义阵地,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1952年,全省农村全面开展“三大合作”(生产、供销、信用)运动。同年8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合作事业局联合发布指示:“各级农林机关和合作组织要大力发展互助组、全面组织加入供销合作社”。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
1952年末,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政公署合并为四川省后,对供销合作社提出了“积极发展,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推动了供销合作社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稳步发展。到1956年,全省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到1 683个,入股社员1 150万人,股金额达到2 642万元,分别比1951年增长1.8倍、6.5倍和1.8倍。全省农村80%的场镇都有了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合作社的机构、网点和商业服务活动。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职工发展到10.8万人,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的农民骨干。他们人熟地熟,坚持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走村串院送货,上门收购,深受农民爱戴,成为开创全省供销合作事业的奠基人。
到1958年,按中心场镇进行调整后,基层供销社减为1 307个,入股社员发展到1 396万人,股金3 841万元,比1956年分别增长22%和45%以上。同时,在乡所在地和农村交通要道,建立起供销分社和分销店4 911个,各类购销服务门市网点发展到2.2万多个,在生产大队(村)开始建立农民代购代销店。
在普遍建立发展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同时,县以上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经营机构逐步健全,大批县按照合作社原则组织了以基层社为社员的联合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系统,建立制订了一套比较科学的社章和经营管理制度。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一般都被推选到同级党委担任委员。开创川西供销社合作事业、担任省供销合作社首届主任的王定一同志,在50—60年代,被选为中共四川省委委员。这都反映了四川省供销合作事业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 三、新中国成立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   (二)供销合作社组织机构的变化 ☛
000048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