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FE51 〈文〉与“左”同。 又·yòu (甲) (篆) ,甲骨文画的是一只右手,楷书变为“又”。“又”被借作副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ou 上声:友(友爱) 有(拥有) 去声:右(左右) 佑(保佑) 铕(金属元素) yù 郁(郁郁葱葱) wěi 洧(古水名,在河南) 痏(伤口) 鲔(鱼名) 相关链接 “”即手。手有左右之分,故也读为“zuǒ”,本义为助理,后为“左”取代,生成的形声字有“佐”,意为“辅佐”。
(zuǒ)“ ,手也,象形。凡之属皆从。”(臧可切) 段玉裁注:“俗以左右为又字,乃以佐佑为左右字。”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在于心能思而手能作,左右手的重要性对人来说不言而喻,故左右连用可用来表辅助义。如《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甲骨文作 ,金文作 ,左手的象形,构意是左手。金文中用为“左”表示方位,用为“佐”表示辅助,用为“ ”表示跛脚。战国文字中“”大都读为“左”。杨树达云:“手可为人之助,固矣。然与右相反戾,人之用手远不如又手之便,故之孳乳字多乖剌不正之义。”[1]此说甚确。如“差、蹉、瘥、搓、磋、嵯、縒、 ”等均为其孳乳之字。 部只有一个属字“卑”,云:“贱也。执事也。从甲。”段玉裁注:“古者尊又而卑,故从在甲下。甲象人头。”西周金文作 ,似手持一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是“椑”之初文。“椑”为一种两面有柄的扁圆形盛酒器,可以手提携。朱骏声的意见可以参考。[2] 今天“”不能独立成字,仅作为部首使用。但《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等辞书未立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