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讳疾忌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喻老》) 【鉴赏】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对蔡桓公说:“您的身体已染上了疾病,现在病只在体表,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要加重了。”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蔡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他的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深入肌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更加深入体内。”桓侯不予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将会进一步加深。”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便转身跑了。桓侯因此特地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这样,扁鹊说:“疾病刚侵入体表,用药物敷熏就能够治好;疾病侵入肌肤,用针灸还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汤药能够治疗;如果病侵入骨髓,那就只有听任命运的安排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没有必要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了。桓侯不治而亡。 扁鹊之所以多次劝蔡桓公及早治疗,正是想防患于未然。人食五谷,疾病在所难免,只要及时治疗,就能重获健康,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像蔡桓公这样,明明已身染疾患,不及早就医,反而刚愎自用,结果不治而亡。文中深刻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应像对待疾病一样,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虚心听取别人真诚的建议,及时改正。若一意孤行,则可能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后果将不堪设想。 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忌讳说有病和看医生。比喻掩饰缺点或错误,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不承认自己有病,从而拒绝医治。后用以比喻一个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且拒绝别人帮助。也不愿别人知道。《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候,立有间,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居十日,扁鹊望桓而还走,桓故使人问之,扁鹊曰:‘……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五天之后,桓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逃入秦国,不久桓候就死了。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野叟曝言》二○回:“素娥道:‘婢子实不知自己病原,怎肯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动词性,连动结构。怕别人知道自己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盖缺点,不肯改正,用于贬义。 讳疾忌医讳:隐讳。忌:害怕。隐讳疾病,害怕就医。后用以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害怕别人批评指正。战国时,名医扁鹊路过蔡国时发现蔡桓公有病,于是告诉他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越来越严重。桓公最不愿意听到有人说自己有病,便没好气地说:“我没病!”扁鹊出去后,桓公又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当医生的就是喜欢没病治病!”结果桓公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时间不长便死去了。(见《韩非子·喻老下》) 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隐瞒病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帮助。讳:隐瞒。忌:怕。 ☚ 扞格不通 将错就错 ☛ 治疗 治疗治(~腿;~本;~标;兼~;防~) 疗(疗治;~毒;~程;电~) 医(医治) 攻(攻治;攻疗;~下) 救(救药) 炮制 另见:医生 药物 疾病 病情 医术 伤病人 ☚ 治疗 治疗方法 ☛ 隐瞒个人情况 隐瞒个人情况隐瞒真名:匿名 埋名(埋名隐姓;隐姓埋名) 遁名 隐名(隐名埋姓) 晦名 潜名 避名 隳名 诡姓 ☚ 隐瞒情况 掩盖 ☛ 不改 不改不悛 另见:掩饰 顽固 坚持 ︱改正1 ☚ 不改 不悔改 ☛ 讳疾忌医本意是隐瞒疾病,害怕医治。喻意指故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听取别人的规劝和批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讳疾忌医反映了一个人对个人的缺点不足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切地反映了一个人的虚荣与自私之心。具有这种品性的人,常常丧失正常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不但无视自身存在的过错,反而故意掩饰。对于他人的善意批评与帮助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讳疾忌医,对个人对社会都造成不良影响。社会主义道德提倡对人光明磊落,襟怀袒白,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要以事业为重,注意自觉地听取群众批评,诚恳寻求他人和集体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治病。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諱疾忌醫huì jí jì yī隐瞒疾病不愿治疗。《理虚元鉴》:“人家子弟患此,类多讳疾忌医,不便直告人。” 讳疾忌医讳病忌医huì jí jì yīconceal (/hide) a malady (/illh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 (/taking medicine) —conceal one's shortcomings and be reluctant to overcome them; 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讳疾忌医hui ji ji yi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讳疾忌医hide (or conceal) one’s illness and avoid treatment;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refuse to face up to one’s troubles or problems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忌讳;忌:畏惧。隐瞒病情,害怕就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帮助。conceal one’s fault for fear of criticism, 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 hide one’s mistakes for fear of criticism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解义】讳:有所顾忌而不愿说。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接受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辞源》源云:本作“护疾忌医”。《濓洛关闽书·一·宋·周子(濓溪)通书·过〉》:“仲由(子路)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后来多作“讳疾忌医”。比喻有过而不愿人知。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隐秘病情,怕见医生。比喻有了过错,怕听规劝、批评。“讳”,避忌;“忌”,怕。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扁鹊是战国时期人。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他擅长各种医术,遍游各地行医,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人们都把他比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尊称他为扁鹊大夫。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隐瞒。疾:病。忌:怕。隐瞒疾病,害怕医生诊断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指正。宋·周敦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释义】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有顾忌不好说。忌:怕。本指隐瞒疾病,害怕医生来诊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周恩来《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见病不治,更不能~。有些同志有过某些自由主义的毛病,现在认识了就力图改正。” 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讳疾忌医格式 比喻式。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隐瞒。疾:病。忌:怕。隐瞒疾病,害怕医生诊断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指正。 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讳:有顾忌,不愿说。忌:忌惮。不愿别人知道自己有病,害怕找医生治疗。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想改正。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隐瞒疾病,害怕医治。比喻对自己的缺点错误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接受批评改正。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隐瞒疾病,害怕医生诊断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别人批评指正。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解义】 讳:有所顾忌而不愿说。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接受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 因顾忌而不说。忌: 怕。怕人知道有病,不要医生诊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冯英子《为廉颇喝彩》:“不过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对错误的态度,是~、文过饰非,还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讳疾忌医hui ji ji yi讳:避忌,指因顾忌而回避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忌:害怕。隐瞒自己的疾病,害怕医治。比喻掩饰自己的毛病,不愿意接受批评。 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讳:忌讳,掩饰。疾:疾病。忌:怕。指有病不肯说,害怕医治。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怕别人批评帮助。 YB51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隐瞒疾病,害怕治疗。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讳:有所顾忌不愿说。忌:怕,畏惧。 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并列〕 隐讳自己疾病,害怕医生治疗。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纠正。元·胡助《月食遇雨》:“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哈哈,或疑上天公,~深閟埋。”鲁迅《且介亭杂文未编·‘立此存照’》:“患着浮肿,而~,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胖。” 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讳:避忌。忌:畏惧,怕。即隐瞒疾病,不愿治疗。比喻隐瞒错误,不肯听从规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