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杨时为代表的学派。因杨氏曾隐居龟山故名。为洛学南渡之大宗。主要人物有喻樗、李郁、王居正、宋之才等。其伦理思想师承二程并有所发展。认为“理”是宇宙最高原则,封建伦理纲常即是“理”的体现。主张人性即理,天赋、纯善。强调通过持敬的方法,克除私欲,达到圣人境界。认为“自修身推而至于平天下,莫不有道焉,而皆以诚意为主”(《龟山文集·答学者》)。该派思想祖述洛学,倡道东南,实为闽学之始倡。
龟山学派
北宋杨时所创立的以发扬光大洛学为己任的学派,因杨时号龟山,故名。杨时乃北宋熙宁时进士,二十九岁拜程颢为师,为颢所器重。颢死之后又从学于程颐,能敬重师长。注重六经的学习,重视《易》,并不遗余力地宣传《伊川易传》。特别推崇《中庸》,著《中庸义》,认为《中庸》是圣学之渊源,入德之大方,并借用《中庸》的思想资料,将佛学的某些推论方法融汇入《中庸》,以发挥二程理学“理一分殊”思想,“天下之物,理一而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龟山集·答胡康侯》)。认为人可以通过“克己”、“持敬”的道德修养而达到 “理”的境界。强调人的本性是纯善的、天赋的,“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知命,只是事事循天理而已”(《龟山语录》),把封建伦理看作是最高天理的体现。借用 《中庸》 的“诚”为统帅,采用 “格物”的方法,笃信“万物皆是一理”,从而达到二程“致知”的目的。他提倡“存天理,去胜心”,去达到 “中节”,达到 “和”。二程学说有极大影响于江南,甚得力于弟子杨时、游酢。黄百家评论说:“二程得孟子不传之秘于遗经,以倡天下,而升堂睹奥号,称高弟者,游(酢)杨 (时)尹 (焞)谢(良佐) 吕 (希哲)其最也。顾诸子各有所传,而独龟山之后三传而有朱子,使此道大光,衣被天下,则大程‘道南’‘目送’之语,不可谓非前谶也”(《宋元学案·龟山学案》),指出杨时是从二程到朱熹的中间环节,说明其学派的重要地位。与杨时同时代并与其往从研讨者有胡安国、陈瓘、邹浩、游复等。其弟子著名者有王苹、吕本中、关治、陈渊、罗从彦、张九成。著作有《龟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