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龍膽 龍膽 lóngdǎn 亦稱“陵游”。龍膽科,多年生草本。葉如龍葵,味苦如膽,故稱。根索狀,黄白色。莖直立,紫褐色。葉對生,卵形。秋季開花,聚傘狀排列,頂生,藍紫色,苞片披針形。萼、花冠鐘狀。蒴果矩圓形,子條狀,緣有翅。根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龍膽》:“〔釋名〕陵游。” 龙胆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龙胆草、胆草、水龙胆、四叶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 条叶龙胆G. manshuricaKitag.、三花龙胆G. 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的根及根茎。主产东北地区及江苏、浙江。苦,寒。入肝、胆经。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脑膜炎,头痛,目赤,中耳炎,咽喉肿痛,口苦,胁痛,黄疸,肝炎,胆囊炎,小儿惊痫,热痢,睾丸肿痛,痈肿疮疡,尿路感染,阴部湿疹。煎服:3~9g。本品主含龙胆苦苷。龙胆、条叶龙胆还含龙胆碱、龙胆糖。三花龙胆还含当药苦苷、当药苷和三花龙胆苷(Trifloroside)。龙胆苦苷等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促进胃液分泌。龙胆碱有镇静、降低体温等中枢抑制作用,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龙胆rough gentianGentiana scabra Bunge,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向阳山坡草地、灌丛中或山顶草丛中。中国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各地均有分布;也见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具根茎。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萼筒钟状;花冠蓝紫色,组成顶生聚伞花序。蒴果。种子多数,边缘具翅。花果期9~11月。根及根茎入药,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根主含龙胆苦苷,可作健胃剂。 龙胆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多数须根簇生,淡黄色。茎直立。叶对生。花着生于顶端叶腋,蓝紫色。果卵圆形。种子多数。阿勒泰等地有分布。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目赤肿痛、急性肝炎、小儿肺炎、急性泌尿道感染、痢疾、胃炎、痔疮、疮痈、烫火伤等病症。 龙胆 龙胆龙胆根含丰富的龙胆苦甙及葡萄糖、龙胆糖等成分,入中药,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能。主治肝胆湿热、目赤头晕、耳聋耳肿、肋痛口苦、惊痫抽搐、湿热疮毒等症,并有发汗、祛风、止泻及治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功效。此外,亦可制兽药,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充血性炎症等。制农药,可作杀菌、杀虫剂。 ☚ 人参再造丸 草苁蓉(肉苁蓉、兔子拐棍) ☛ 龙胆gentian系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坚龙胆、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内含龙胆苦甙、龙胆三糖、龙胆碱、黄色龙胆根素等。本品具有清热、利湿、健胃等作用。临床用于发热伴有呕逆及腹泻的患者和消化不良者。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本品用量6~9g水煎服。 龙胆lóng dǎn《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龙胆(77)。药名。 龙胆lónɡdǎn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龙胆草、胆草。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 Kitag. 或三花龙胆G. triflora Pall. 的根及根茎。主产于东北、江苏、浙江。苦, 寒。入肝、胆经。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头痛, 目赤, 咽喉、耳内肿痛, 黄疸, 胁痛, 小儿惊痫, 尿路感染, 睾丸肿痛, 阴部湿痒。煎服: 3 ~ 6 克。本品含龙胆苦苷、龙胆宁碱, 龙胆苦苷等可刺激味觉感受器, 反射性促进胃液分泌。煎剂在体外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龙胆宁碱有镇静、降低体温等中枢抑制作用, 对实验性大鼠关节炎有抗炎作用。 龙胆 龙胆rough gentian (roo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