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兴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兴寺古代新疆著名佛教寺院。遗址在今吉木萨尔县。约唐景龙元年(707)兴建。贞元五年(789),唐代高僧悟空取经归途至此,与于阗国三藏法师戒法等将梵文《十地经》译成汉文。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857—1351),回鹘王每年至此举办法会。约毁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 龙兴寺 龙兴寺❶见 “经行寺”。 ☚ 经行寺 静乐尼寺 ☛ 龙兴寺 龙兴寺❶见 “经行寺”。 ☚ 经行寺 静乐尼寺 ☛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县城北,著名佛教古刹。朱元璋17岁时,因家贫曾入皇觉寺为僧。称帝后,决定用停建中都皇城所余贵重材料,在距皇觉寺7.5公里处重建寺宇,历时半年完成,赐名“大龙兴寺”。占地1282亩,有佛殿、法堂、僧舍共381间。朱元璋亲撰《龙兴寺碑文》,述其身世经历和建寺经过,并书“第一山”碑(现已毁),制《大龙兴寺律僧法》,封该寺主持僧为六品僧官。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对龙兴寺宠赐不断,兴盛时有僧众五百,僧兵千余,成为江淮一带佛教中心。民谚:“龙兴寺,不算穷,十万两金子八万两铜。”后龙兴寺历经兵燹,毁坏大半。清末和民初多次重修。1985年又经修缮。现存殿宇20余间及“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额,以及万历诗碑铜镬、铜鼓、铜钟等文物。 ☚ 明皇陵碑 凤阳山 ☛ 龙兴寺 龙兴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郊虎溪山。山门在虎溪山麓,随山势逐层上修,殿阁位于山腰,俯临沅水,对岸为笔架山,风光优美。一名龙兴讲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明景泰三年(1452)及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数次重修。现存建筑保存完好者为明初重修的大雄宝殿。殿内有24根大木柱,为梭柱形,立于石础,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大殿正中檐间悬“眼前佛国”匾额,殿内三尊佛像背后,有巨幅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的泥塑,山水人物,栩栩如生,人称“半边天”。寺内原有一件唐睿宗所赐袈裟,上绣999个和尚,包括穿此袈裟的和尚,共1000个和尚,故名“千僧衣”,现不知下落。山顶有虎溪书院,明哲学家王守仁贬谪贵州龙场驿,路经沅陵时曾在此讲学,后人建书院以纪念。书院正厅有王守仁遗像,二门墙上书有“阳明讲学处”五个大字。 ☚ 1.沅陵县 红字碑 ☛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凤阳县城北,是我国古代著名寺庙。1344年,朱元璋因家贫入皇觉寺为僧,时年17岁。朱元璋称帝后,决定用停建中都皇城未用完的贵重材料,在离皇觉寺7.5公里的地方重建寺宇,历时半年完成,赐名“大龙兴寺”。该寺规模宏伟,占地1282亩,有佛殿、法堂、僧舍共381间。朱元璋还亲撰《龙兴寺碑文》,记述他出身前后的经历和建寺经过,御书“第一山”碑(现已毁),制订《大龙兴寺律僧法》一部,封该寺主持僧为六品僧官。后明朝历代皇帝对龙兴寺宠赐不断,或赐《藏经》,或赐田地,使龙兴寺香火兴旺。相传该寺在明清兴盛期有僧众五百,僧兵千余,成为江淮一带佛教中心。有民谚:“龙兴寺,不算穷,十万两金子八万两铜。”后龙兴寺历经兵火之灾,几焚毁殆尽。清末和民国间多次修建,1985年又经修缮。现存殿宇20余间及“龙兴古刹”牌坊、“皆大欢喜”牌额,以及万历诗碑、铜镬、铜鼓、铜钟等文物。该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神山寺 天门寺 ☛ 龙兴寺 龙兴寺古代新疆著名佛教寺院。遗址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古称北庭、别失八里)后堡子古城(唐北庭都护府旧址)西北边。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或稍后兴建,是当时北庭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唐代高僧悟空在取经归途中于贞元五年(789年)到这里,应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和众僧之请,与于阗国三藏法师戒法(尸罗达摩)及沙门大震、法起、善信、法界一起,将梵文《十地经》译成汉文。宋代使臣王延德在984年到这里游览,见到有唐朝庭赐赠寺匾及汉文《大藏经》等。元代全真道士邱处机于1221年也曾到过龙兴寺,说僧人皆穿赭衣。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857—1351年),回鹘王每年都要到北庭佛寺举办法会,观赏佛教伎乐,龙兴寺僧也必迎来送往。约毁于1383年前后。 ☚ 赞摩寺 雀离大寺 ☛ 龙兴寺 龙兴寺古代新疆著名佛教寺院。遗址在新疆和田市北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之间,距于阗古城不远。约在公元707年或稍后唐中宗时敕建。当时的汉族官民每年都在这里举办春节联欢,元宵观灯等活动。唐开元十五年(727年)高僧慧超在西行求法归途中,来过这里,时该寺住持是河北冀州人。约毁于公元1006年前后。 ☚ 台藏塔 藏传佛教 ☛ 龙兴寺 龙兴寺位于沅陵县沅陵镇溪子口街,居虎溪山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区 (点)。湖南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创建于唐贞观二年 (628)。经宋、元、明、清历代陆续增修,成为湘西著名的佛寺之一,人称“湘西一大禅林”、“江南第一古刹”。寺院坐北朝南,背倚虎溪山,俯临沅水,前与笔架山隔水相望。1959、1978、1981、2002年维修。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左右有黔王宫、东岳庙、旃檀阁、弥陀阁、妙空禅师基塔及东西厢房等,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山门系砖砌三层翘檐的牌坊式门楼。门正中上方嵌双龙戏珠浮雕,下横额石刻楷书 “龙兴讲寺” 四字。二山门额长方形石匾直书 “敕建龙兴讲寺”,下石刻横额镌楷书 “幡盖云从”。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全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两梢间则用硬山顶。上檐悬明董其昌手书“眼前佛国” 四字木匾。殿内24根香楠木柱,每根直径约0.8米。其中一根1986年经用碳的同位素C14测定,距今745年(±60年),基本应属南宋遗构。柱有收煞,覆盆柱础上加木櫍。穿插枋及乳栿上置驼峰蜀柱、四铺作或六铺作斗拱。其中主体构架、梭柱、木櫍、斗拱和彩绘等均保留了唐宋时期建筑形式和部分构件。殿的明间特大,次间加梢间还不及其宽。殿前用东西阶,台基较低。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均为三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寺内存明、清维修记事石碑9通。寺后为虎溪书院旧址。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 (1544),名虎溪精舍。崇祯初年更名阳明书院。清雍正四年 (1726) 复修。雍正十一年 (1733) 设义塾,改为虎溪书院。后颓毁。1986年重建。院前立王守仁塑像。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余姚 (今属浙江) 人。明哲学家、教育家。明正德六年 (1511) 自贵州龙场谪归,道过辰州,寓龙兴讲寺弥月,曾与道林者往来讲论,题咏山水。现辟为县博物馆陈列室,展出虎溪山一号汉墓、元代黄澄存夫妇合葬墓等墓葬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世界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元代商品纸质包装广告。 ☚ 五强溪——凤凰山风景名胜区 五福宫 ☛ 龙兴寺在唐蔡州 (治汝阳县,今河南汝南县)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