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伯钓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伯钓鳌典源出处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 (zan) 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龙伯钓鳌lóng bó diào' áo形容人气概非凡,抱负宏大;也形容海上景观。《列子·汤问》:渤海之中有五座仙山,名为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仙山由十五只巨鳌背负在海中,轮流交替,六万年为一班,使五仙山在海中峙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皎然《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张说《入海》之二:龙伯如人类,一钓两鳌连。 龙伯钓鳌《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居住皆为仙人,其山无根,天帝使十五巨鳌分班负戴它们,使五山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后用来形容气概非凡,抱负宏大;也用以形容海上景观。杜甫《荆南兵马使赵公大食刀歌》:“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龙伯钓鳌❶比喻人举止豪迈。唐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 “苍水使者扪条绦,龙伯国人罢钓鳌。” 龙伯钓鳌【出处】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𫐋(zan)峙焉。 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 做某种程度的事 做某种程度的事做非凡之事:缩地补天 龙伯钓鳌 巨鳌戴山 ☚ 做某事 做多余的事 ☛ 龙伯钓鳌 龙伯钓鳌《列子·汤问》:“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后以此典形容气概非凡,抱负宏大;也用以形容海上景观。唐·李白《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共工氏触皇天之八柱,未足拟议;龙伯人钓溟海之三山,无阶响像。” ☚ 六龙 龙见白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