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龍修”,亦稱“龍鬚”、“龍華”、“龍珠”、“懸莞”、“草續斷”、“縉雲草”、“方賓”、“西王母簪”。“石龍芻”之别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地草徧是龍鬚而無樵柴。”晉·崔豹《古今注》:“孫興公問曰:‘世稱黄帝乘龍上天,群臣援龍鬚,墜地而生草,曰龍鬚,有之乎? ’答曰:‘無也,有龍鬚草,一名縉雲草,世人妄傳。’”《山海經·中山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郭璞注:“龍鬚也,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莖倒垂,可以為席。”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石龍芻》:“〔釋名〕龍鬚、龍修、龍華、龍珠、懸莞、草續斷、縉雲草、方賓、西王母簪。”